通讯员 郑孟伊 记者 田梦瑶
平以待事,诚以待人,她将个人成长作为出发点,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在环境工程道路上。“生活中随和,学习中严谨。”是身边人对张嘉方最多的评价。
张嘉方,js官网资环学院环境工程系2019级研究生,曾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所在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现已以第一作者及参与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受理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身边优秀的同学很多,惊喜之余更激励着我要不断努力。”面对“校长奖章”这份荣誉,张嘉方说。
力学笃行 做迎难而上的求知者
本着加强专业能力,提高自身价值的初心,2019年,张嘉方从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入js官网资环学院环境工程系,主要研究微生物电合成领域。
相较于本科学习的按部就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具自主性。为了合理规划好学习时间,张嘉方养成了每天睡前梳理第二天行程的习惯,几点起床,有哪些事情要做,每件事情要多久,张嘉方将规划精确到了时间点,让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研一期间,张嘉方A、B类课程平均90分,谈及学习方法,张嘉方坦言:“不觉得自己是特别勤奋的一类人,只是对待自己应该做的每一项事情都比较认真。”
研究生毕业课题,张嘉方选择的是阴极芳构框架官能团对微生物电合成系统催化CO2合成有机物的影响。“这个课题实际上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和之前师兄师姐研究的内容区别比较大,缺少相关经验。”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上张嘉方重新摸索。
材料改性方面缺乏经验,实验基础少,面对材料上负载官能团失败等种种问题,同一课题组的师兄纷纷建议她更换一个更容易的方向,但在张嘉方看来,这项内容能作为一个长期的课题去研究,可以在提高系统的反应效率方面起到指导作用。她反复查询相关文献与资料,及时调整方案,通过多次对比实验数据,找到失败原因,最终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生就三年,应该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来。”抱着谦虚的态度,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情,张嘉方在学习路上不断前行。
稳扎稳打 在科研经历中发展潜能
张嘉方本科期间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课本,读研之后,她便决心要更多地参与到科研赛事中去。撰写“一种去除废水中稀有金属离子用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是张嘉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科研。
该专利其实并不是张嘉方所研究的方向,但比起专利能带来的好处,张嘉方关注的是不断探索、学会阅读文献的过程。
时值疫情,张嘉方只能线上与导师交流,为了更好地掌握项目内容,她主动搜集并研学相关文献,面对英文文献阅读困难,张嘉方将高频出现与专业相关的陌生单词归纳整理,做成单词本。“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论结果如何,做好过程很重要,面对困难我们放平心态去解决就好。”近三个月的时间,专利终于受理成功。
有了第一次的经历,在申请“一种还原烟气中CO2用生物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时,张嘉方更加轻车熟路。由于专利和她研究的微生物电合成方向一致,有理论和前期工作作为支撑,加之线下与导师、团队成员的沟通效率高,这一次,她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一次次申请专利和写论文的过程,逐渐塑造了张嘉方缜密的思维方式,也让她对科研有了自己的认识。
“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是张嘉方的微信个性签名。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张嘉方说道:“要学会知足常乐,也要积极进取,不要因为过度追求事情的结果而忘记自己的初衷。做人是这样,做科研亦如此。”
诚以待人 以热情拥抱生活
“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这是张嘉方研究生辅导员施耀斌老师对她最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真诚、乐观是张嘉方一直坚持的态度。
研一期间,张嘉方主动报名党支部宣传委员一职,面对新的环境,参与工作的过程让性格慢热的张嘉方很快就交到了很多朋友。
对于师弟师妹的请教,张嘉方总是尽力提供帮助。“我和师姐课题为同一个研究方向,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不论是文献的查阅,实验设计,还是论文撰写,每次我有疑惑想她咨询的时候她都会分条缕析为我解答。”环工系2020级研究生张爱心分享道。
“从活动里我能学会很多东西,比如与人的交往,培养自己的耐心等方面,这也是我缓解压力的方式。”在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中,常常能看到张嘉方的身影。建党百年“长征永远在路上”徒步打卡活动季军,拔河比赛冠军……在张嘉方看来,只有学习和科研的生活未免枯燥。
茶余饭后,张嘉方和室友一起跳刘畊宏的健身操,一起拼单,干喵糖。走出寝室,她在研究生三年时间游遍武汉与周边城市,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在张嘉方眼中,人不仅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今年9月,张嘉方即将前往东北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提到未来的规划,张嘉方想在读博结束后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相关工作。
回顾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涯,“成长”与“收获”是这段经历的关键词。“梦总要我亲自实现,世界也要我亲自去看。我更相信脚踏实地,总会未来可期,我将为此拼尽全力。”张嘉方寄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