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时评】校园讲座何时座无虚席

发布者:廖 雅 贇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19-06-14 浏览次数:


廖 雅 贇

  校园讲座被称为大学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讲座对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举办校园讲座。
  然而,笔者发现,校园讲座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一些讲座备受追捧,在场座位甚至达到供不应求的现象;有些讲座虽“座无虚席”,实际上则是依靠组织者用点名、加分等方法换来的假象。
  如何能让“被安排”的学生主动走向讲座,达到真正的座无虚席呢?
  据了解,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魏黎波的讲座场场爆满,讲台的周围都挤满了听课的学生。魏黎波对此表示,好的讲座是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去设计,学生在变化,老师们讲的东西也不能一成不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一个老师的功力。学生们则纷纷表示,魏老师的讲座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听起来毫无压力。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校园讲座?形式枯燥无聊、内容学术性太强、讲解人敷衍对待、台上台下缺少互动等,都一定程度上致使讲座失去吸引力。
  笔者认为,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一项活动举办成功与否,是主办方和听众共同导致的。为此,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以改变现状?
  主办方要以讲座为点,学生为面,点面结合,按需供配。内容上,紧随时代潮流,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就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知识的普及需求,起到讲座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形式上,主讲人要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本着以提升学生能力的出发点倾力而为。适当条件下多多与场下互动,使主讲人和学生处于同一地位,增加学生的被关注度和参与感。宣传上,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以期达到最大范围的宣传,对学生参与态度尽量本着非强制、纯自愿的原则。毕竟被安排的会议不会好好聆听,被选择的目标不会认真追逐。
  学生要成熟心智,不断涉猎,提升自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快”字在催促昔日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投身社会实践的同时,也在消磨他们对一场用时不短讲座的虔诚之心。讲座的冷场危机,有时也不完全是讲座的错,场下一片“低头族”的漠视现象已是常态。不良的听课习惯和自我放纵的心态对学生百害无一利,做好自我监督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都是学生们的必修课。除此之外,学生更应该换个角度看待讲座,将其看成开拓视野的渠道,而不是当做被强迫应付的任务,以求知的态度去面对,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温度冷不怕,就怕热情被冻住了。解除校园讲座冷场的魔咒,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场实用有趣、座无虚席的讲座也一直是学校努力的方向。征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未来座无虚席的优秀讲座会层出不穷,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度亦会不断上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