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见习记者尹屹立 通讯员樊景文)“橘里橘气”“2021冬季限定奶奶的渐变色”“雪过蓝关”……热情洋溢的同学们正给他们制成的扎染作品取上别具一格的名字。12月2日,js官网文法与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南苑操场开展“朝花夕拾绮丽扎染”活动,志愿者们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吸引了30名青年志愿者和1名辅导员老师参加,共计完成作品52项。扎染过程中,如何避免染料溅到衣服上?如何将布料充分浸湿?怎样使得染料颜色不易褪去?有的同学因初次接触对此十分陌生,“我本人也是第一次接触扎染,所以和大家一样有很多疑惑。”该校文法与经济学院2020级辅导员何崇喜说。
为此,几位负责人一边再三叮嘱,“将布料放进染料时一定只能轻轻盖上去”“染色前要将布料充分浸湿并挤出多余水分”“绳子每绑一处都要拉紧”,一边实际操作展示。同学们边听边看边做,手法愈发熟练了起来,色彩、图案运用流畅巧妙,场上的鼓励、赞扬声接连不断。
折叠法,旋转扎法,三角形扎染法,不同的方法印染出不同的图案。将方巾反复对折成方格状的,染出来的花纹便标致整齐;塞上几颗弹珠卷成个球形的,成品便如盛开的花一样绮丽;简简单单揉成一团用细线随意捆扎的,染出的线条虽错乱但别有一番风趣。
在等待方巾晾干的过程中,同学们聚在操场上交流心得。初次接触扎染文化的吴莹莹激动地讲述她的制作过程:“从刚开始听说扎染,到通过看视频、现场看示范,再到自己实践掌握这门技艺,最后将属于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亲身实践让我在欢乐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真的太有成就感了!”
晾干后,同学们互相展示着自己的成品。有的方巾由外而内层次分明,“火红的烈日”高居中央,蓄势待发;有的蓝白相映,层层递进,越向中间愈发深邃悠远;也有同学大胆采用撞色搭配,红橙蓝绿映染其间,缤纷的繁花景象呈现其中。
作为“不用针线的刺绣,不经纺织的彩棉”,扎染工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造就了它朴素自然、内敛含蓄的美学风格,也使得它成为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标志和人们心中特殊的文化象征。
如今,扎染工艺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色彩的大胆组合,纹样的交叉碰撞,构图的创意设计,让它更加贴合时代特征和人们当下的审美情趣。文法与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夏嘉宜说道:“我们会尽我们所能把扎染工艺带进校园,将非遗文化讲进同学们的心里,让大家切实参与进来,把这项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据悉,js官网青队自上个月以来已经举办了两次扎染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该活动从部门内部扩大到学院,以后还会扩大到整个学校,并且计划以后每两个月会定期开展一次。同时,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他们也在不断探索适合开展与宣传的非遗文化志愿活动,为传承民族工艺、弘扬非遗文化贡献青年志愿者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