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金奖团队】js官网师生团队打造全自动智能沏茶机 传统与现代碰撞之光

发布者:张汇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

通讯员张汇

“瞧这机械臂,小巧精致,整个装置简洁美观,正合年轻人的品味。” 在第七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上,js官网 2022 级王芷嫣团队设计的 “茶和天下” 全自动智能沏茶机,巧妙地将传统茶艺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实现了泡茶过程的高度智能化与自动化,一举斩获金奖。

“中国茶具市场前景广阔,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强调要发挥我国茶产业优势。当时2021solidworks级机械工程的陈典学长提出了研发沏茶机的创意,我们和他讨论后得到认可,项目就此敲定。” 王芷嫣介绍道。项目确定后,团队旋即投入第一代产品的设计,但过程充满坎坷。

完善!改进!雕琢!

传统泡茶方式,要么聘请茶艺师,泡出的茶味道上佳,但成本偏高;要么使用沏茶机,成本虽低,可茶味却千篇一律。王芷嫣团队设计的第一代产品,将功能放在首位,涵盖放料、泡茶、清理等一系列功能。然而,因技术难度过大,实际可操作性较低。“第一代产品的机械结构太过复杂,冲泡结构与其他环节无法协同,操作也复杂。” 王芷嫣回忆说。

王芷嫣团队多次向汤勃、孙伟两位指导老师请教,询问如何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使其易于实施。“指导老师建议我们把冲泡结构装置换成机械臂,一个机械臂可同时完成下料、冲泡等流程,这样就能很好地模拟茶艺。” 王芷嫣于是着手用 CAD 设计机械臂,可体积与性能的平衡却成了棘手难题。

2023 年 8 月,王芷嫣团队发现第三代产品体积过大。团队尝试改进却一时无果,“机械臂装置太大不符合比赛要求,太小又可能在运行时出现无法冲泡的故障。” 王芷嫣表示。为解决问题,团队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包括市场上主流的沏茶机机械装置、相关论文等,但均无所获,甚至考虑过取消机械臂装置。“机械臂过于笨重,但实现茶艺又必须依靠它。”

正当团队苦恼之际,指导老师提出可将机械臂的功能分散到各个装置中,团队顿时茅塞顿开。“之前设计只考虑了机械臂,改进时我们着重构建机械臂与其他装置的联系,让各道工序不再以机械臂为主导。” 王芷嫣说道。团队使用solidworks和 keyshot 等建模渲染软件,经过五六十次尝试后,决定将机械臂分散为下料装置、茶杯组装置、盖碗泡茶装置、机械臂装置等。“第四代机械臂兼顾了体积与性能,改进过程也让我对建模软件的运用更加娴熟。” 王芷嫣回忆道。

创新装置 融合茶艺精髓

在改进机械臂过程中,团队遇到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将古老茶艺与新机械相结合?前代产品通过机械臂能轻松实现诸如 “高冲低洒”“关公巡城” 等专业茶艺师的手法,但改进后的产品将机械臂分散为多个装置后,这些手法很难实现。如何破解?王芷嫣看着《机械原理》有了新思路:“‘高冲低洒’就是要让茶水在高处聚集,然后在低处散开,所以我们考虑用丝杆转动和变流器来实现这个功能。”

“变流器连接在丝杆上,电机驱动变流器上下运动,在高处时,机械臂装置切换为定点出水模式,将水聚集成水柱,实现‘高冲’;在低处时则自动切换为喷雾模式,实现‘低洒’。” 王芷嫣说道,“此外,泡茶时,弹簧装置会使茶壶上下倾倒三次,模拟传统茶艺中的‘凤凰三点头’;随后行星轮系带动茶盘旋转一圈,寓意‘关公巡城’;锥齿轮组使茶杯倾倒,实现‘韩信点兵’。”

反复实验 探寻最优方案

王芷嫣所在团队还设计了泡茶 app,“我们设计 app 时,首要考虑用户喝茶的体验,所以设计了茶的类型、温度、用量等模块,让用户能随心所欲地 DIY。” 王芷嫣说。但一开始,机器泡出的茶味道不是太淡就是太浓。

“每次供给的茶量和水量比例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王芷嫣回忆道。为找到最佳味道,团队反复试验。“团队成员尹子浩每次都守在机器旁,用纸笔记录茶叶量和水量,泡完后还要品尝两口反馈味道,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跑七八趟厕所。” 基于实验结果,李世康不断改进 “基于茶叶重量的茶量算法”,最终得出每 200ml 水最适宜的茶量为 4.8g。

团队还创新性地设计了食材模块,用户可选择将茶与水果、牛奶、蜂蜜等食材搭配。“尹子浩有一次品尝茶味时,无意间说‘这茶味太淡了’,我们突然想到年轻人也喝茶。” 王芷嫣笑道,“年轻人更注重饮品的口感和新鲜感,所以我们尝试将各种食材加入茶水中,一方面能吸引年轻人选择我们的产品,另一方面可满足用户多口味、多季节的需求。”

据悉,王芷嫣团队正考虑申请相关专利,并与公司合作将产品推向市场。“我们准备先做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之后重点宣传产品茶艺展示的亮点,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使茶文化更广为人知。” 王芷嫣说道。“这台机器设计紧扣茶文化,创新点突出,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各年龄段用户。” 指导老师孙伟评价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