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记者宋钦 摄影李钰昌)“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小朋友们齐声喊道。9月26日下午,js官网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志愿者来到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开展了科普研学活动。
主持人吴天阳向小朋友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活动背景后,志愿者范成栋开始向小朋友们讲解本次科普活动的主角——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的科学家精神。华罗庚出生贫苦,小时候并没有展现数学天赋,反而因为口齿不清被笑话为“罗呆子”,因为贪玩,华罗庚甚至没有拿到小学毕业证书。上中学后,华罗庚开始勤奋努力,他的数学天赋也开始展现出来,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刚念完题目,华罗庚就把答案说了出来。
“今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范成栋借数学家华罗庚因为一道数学思考题激发起数学兴趣的故事向小朋友们出了几道数学思考题。刘欣辰同学很快举起了手,“因为除3的余数和除7的余数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数减2肯定是两者公倍数21的一个倍数,取最小值21加2就是答案23了!”精彩的回答让刘欣辰收获了小礼物。随后范成栋又出了几道思考题,小朋友们争相举手,有的题目甚至给出了多种解法。
因为家贫,华罗庚不得不离开学校,但他努力自学数学,先是被清华大学数学教授看中引入清华大学,后来又前往剑桥留学彻底解决了数学之王高斯遗留的两个数学问题,被誉为剑桥之光。当国家需要时,华罗庚又带头放弃优渥待遇回到祖国,为祖国事业奋斗了终生。
听完华罗庚的故事后,刘欣辰说道:“我很喜欢看科幻书籍,尤其是《三体》,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向华罗庚爷爷学习,好好读书。”接着,吴天阳问小朋友们:“读万卷书的下一句是什么?”小朋友们齐声回答:“行万里路!”用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出了后面的科普实验环节。
志愿者们用一个镜子向小朋友展示了“神奇视觉错觉”实验,李泽涵同学跟身边人介绍道:“我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跟光的折射有关!”志愿者石亚楠夸他聪明,并详细解释了因为镜子的摆放角度不同,导致光的折射角度发生了变化,进入我们眼中的光线角度也随之变化导致了镜子外的物品在镜子里面“变形”了。
混凝现象是什么?志愿者王杰用板书向小朋友们解释了这一现象。“水中的杂质被某种物质吸附在一起沉淀出来的现象就叫混凝。”王杰还跟小朋友们科普到,长江水到自来水就需要经过混凝处理。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利用氢氧化钠、氯化铁溶液、自来水、高岭土和腐殖酸进行了混凝实验,他们把高岭土和腐殖酸先加入自来水中做成模拟长江水,随后加入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再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为什么化学药剂加多了后,水反而变得更浑浊了?”李晨泽小朋友提出了疑问,王杰又用板书进行了讲解:“因为我们往杯子里加的化学药剂本身也是一种杂质,加的数量少的时候它可以把其它杂质吸附出来变重沉淀,加太多没有其它杂质能吸附沉淀后它本身就成为新的杂质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氯化铁溶液的不断增加,模拟长江水先变清澈后变浑浊。”
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后,小朋友们纷纷感慨,原来理论知识的背后还需要靠实验去进行验证和补充,如果不是亲自动手,我们肯定会以为加的氯化铁溶液越多水就越清澈。活动结束,科普基地骨干成员祝淑芳代表基地向钢花小学捐赠了一系列《一百位科学家的中国梦》科普书籍。学校老师也表示,相信经过这次活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科学家精神一定会在这群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种子,慢慢发芽长大。
据悉,js官网资环学院从2017年开始进行科普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是该学院科普基地“2024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旨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面向青少年开展有关矿物资源、安全和环保的科普系列活动,助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弘扬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