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夏欣怡 龚依林
12月26日,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组委会正式公布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总决赛获奖名单,其中由js官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红斌、余志兵老师指导的两支参赛团队在大赛中斩获金奖。由张凌霜、雷淑芬、高雨晨组成的团队参加了工程场景数字化赛项,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超凡的创意,将环保主题融入游戏设计,创作了游戏《环境保护之旅》,用科技为媒介,传递环境保护的价值。
筑梦环保 寓教于乐
张凌霜团队的游戏《环境保护之旅》融合知识科普与社会公益两个模块,以科普游戏为导向,环境保护为主题,突出垃圾分类与处理相关工程特性,让玩家在趣味小游戏中体会环境保护、碳中和与碳排放的重要性。然而选择环境保护主题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多方面因素的全面考量。
起初她们去寻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在指导老师李红斌给出垃圾分类这一小方向后,她们立即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发现环境保护主题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随着国家对双碳计划、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等任务的重视,环境保护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这是一个易于实践且好上手的领域,这个主题也和你们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相契合,能发挥出你们最大的优势。”李红斌评价道。选择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也充分考虑了团队成员的兴趣和能力。团队成员雷淑芬表示:“我们都对环境保护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希望通过参与这种比赛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明确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制作一个科普游戏后,团队成员将任务明确分工。张凌霜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和框架设计,雷淑芬承担游戏主题设计和程序编写,高雨晨则专注于游戏美术设计及场景寻找。“刚开始接触项目时我们一头雾水,什么都不了解,但通过将任务分工,每个人去完成项目不同的部分,这种方式就让项目的进展顺利多了。”团队成员高雨晨说道。
团队力量 铸就辉煌
在游戏开发过程中,这个团队注重团队协作和交流,从最初对游戏的一无所知,逐渐成长为能够在比赛现场制作出创新型游戏的优秀团队。团队负责人张凌霜表示她们长达一个半月的学习讨论与协商合作是取得这一成果的关键。通过明确任务分工、合理安排学业项目时间,以及周末在实验室集中讨论等方式,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相互鼓励,才使得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并不断完善。在面对彼此任务冲突时,团队成员也会根据轻重缓急互相帮助。“我最大的感悟和收获是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都是我们三个相互配合完成的,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发挥团队优势,最终才能取得好成绩。”张凌霜说道。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个人技能。在国赛初赛前一天晚上,带队老师明俊和曹建华提议她们按照决赛流程进行赛前演示,并给予了宝贵的建议。“你们可以在PPT中加入游戏场景的GIF动图,以更直观地展示游戏内容,还可以采用精炼的语句来描述游戏特色。”老师提议道。她们非常重视老师的意见并进行了深入的方案修改,从晚上11点一直修改到凌晨4点多,并在第二天早起参加比赛,“只有我们学校的两支队伍在PPT中用了GIF动图!”,老师们的建议让团队在一群实力派中脱颖而出。张凌霜回忆道:“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和伙伴并肩作战的感觉真的很好。”
克服万难 锐意进取
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许多挑战,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游戏开发。“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们三个人之前都没有接触过。”但是团队成员并未退缩,担任程序设计的雷淑芬在指导老师李红斌的推荐下自学B站游戏设计教程,一边夯实基础理论知识,一边确认游戏结构。在搭档兼室友张凌霜眼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雷淑芬备赛的常态,“她经常遇到游戏代码存疑的时候,但是每次都能快速解决,CSDN可以说是她备赛期间逛的最多的网站,有不会的代码她都会在网络中寻求解决方法。”
为了弥补碳中和知识储备的空白,张凌霜积极查阅了众多资料,仔细研读《碳核算|天然气与常用燃料碳排放对比》等文献来确保项目内容的正确性。“碳中和值按碳排放与碳抵消量的和来计算,游戏中这类数据都是以现实为依据的,这些内容都需要文献作为参考。”最后在高雨晨的精湛美工的帮助下,团队成功将垃圾分类与处理融入游戏场景,为用户创造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学习环境。她的卓越表现使得游戏场景生动具体,让人能够轻松而愉悦地掌握垃圾分类与处理相关知识。
当距离比赛仅剩两周,负责程序编写的雷淑芬提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预计策划方案任务量过大,无法制作完成三个垃圾处理场景的全流程。意识到能完成的实际任务无法达到预计目标时,她们迅速调整策略和方法,决定先完成游戏基础与核心功能。团队从造纸厂、沼气发电厂、填埋三个游戏主线中截取出最有特色的部分进行制作,基础功能实现后再进一步美化和加工,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这种积极应变的态度,支持着我们在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金奖。”这一荣誉在她们看来,不仅是对她们努力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她们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