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和二憨子,便在一楼散座厅里找了个僻静处坐下。又随意点了两碗桂花清米酒,装得津津有味地品酒。正觉无聊,忽闻邻座的两个食客谈论起董家和汤家。丹枫向来机警伶俐,极善察言观色,擅于收集各种对主子有用的信息。他听见两个食客的议论,立即竖起耳朵窃听。听不清楚句段,他便悄悄调整坐姿,窥视对方的表情和口型,以补正模糊不清的话语。
邻桌两位食客,一个白面书生,约莫二十五六岁,操武汉口音;另一个是黑脸壮汉,三十出头,像是个生意人,他讲孝感话。忽听那个书生问道:刚才两个少年,有何来头?小小年纪,却招得这般前呼后拥。
黑汉笑曰:汪老板你有所不知,此二少乃孝感城里名门望族之后。
书生不以为然,讥讽道:芝麻大点一个小小县城,哪来什么名门望族?
黑汉忙辩驳:莫看我们县城不大,却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你该听说过这里的麻糖大王和米酒大王吧。刚才那个穿洋服的,便是麻糖大王——汤光宗的六公子;穿绸衫马褂的,是米酒大王——董耀祖的幺儿子。
汪老板喝了一口米酒,若有所思道:在下还是不甚明白,麻糖、米酒这两样东西,不过是孝感人平日里爱吃的普通食品,董、汤两家做了这档子买卖,如何便称起了名门望族?
黑汉也喝了一口米酒,抹了抹嘴,笑曰:说来话长,你若不嫌呱噪,我便慢慢道出个中原故。
汪老板亦笑:不妨,不妨,酒席饭桌上,凑个趣罢了。
黑汉兴致大增,便滔滔不绝起来:这汤光宗麻糖大王的名号,是从他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我们孝感县域,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会做麻糖,为何单单就汤家发富起来?据上辈人讲,皆因汤家拥有城隍潭的潭水。城隍潭在城的西边。潭水极清亮透彻,又醇香爽口,是最适合做麻糖的水源。麻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可知道麦芽糖是如何制作的么?
汪老板微笑着摇头。黑汉忙炫耀道:告诉你吧,这个工序相当的复杂。首先要将干燥的麦粒置入清水中浸泡数日,待其发胀出芽后,再将发芽的麦粒用清水蒸煮,最后慢慢熬成雪白的麦芽糖。可见,水源在制作麻糖过程中多么重要。而汤家拥有了城隍潭,他家就独占了最好的水源,也就能够制作最上乘的麻糖,渐渐汤家就垄断了整个孝感的麻糖市场。到了汤光宗这一代,更是雄心勃勃,在县城的西边,城隍潭东岸,又买下一大片土地,临近水源,增盖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后来,汤家的麻糖就走出了孝感,销往汉口、汉阳、武昌,直至省内各个县城。再后来,汤家的麻糖又走出了湖北。最后究竟走了多远?我也不知道。据好事之徒打探到,说北至辽沈,南达港澳,东起上海,西抵昆明,都有汤家开设的麻糖铺子。说还有更远的,汤家的麻糖已经漂洋过海,洋鬼子们也爱吃。不过,到了汤光宗晚年,他更看重多种经营,比如在武汉就开办了一家纺织厂,还置了几处绸缎庄和几个当铺。就这个天仙酒楼,也是汤家开的。
汪老板频频颔首,似乎心服口服,便道:听沈老板这么讲,汤家果真有些名气,说是豪富名门,倒也勉强说得过去。只是不知你所说的望族,又有何出处?
黑汉得意笑了:要说这个望族,那更是名副其实,名不虚传。汪老板该知道当年董家出了个大孝子——董永。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动天地,七仙女下凡与他婚配,从此延续了董家的香火。如此推理起来,董家后代的血管里还流淌着几分神仙的血液呢,他们身上自然有股子仙气。你说这董家子孙,是不是半神半人,他们高贵的血统,全天下无与伦比。
汪老板听了,哈哈大笑。黑汉也跟着笑,笑后又说:这个典故,你可以不信,权当说书人胡编乱造吧。可还有一个传说,你却不能不信,就是“孝感”这个地名的由来,真正有史可查。史书说,自汉朝皇室对董永进行嘉奖以后,后世历朝历代都把他树为人子学习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果真神奇,天下的孝子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尤其在董永的故乡,孝文化万分昌盛,人人讲孝心,家家出孝子,孝的风气渐渐根深蒂固,枝盛叶茂。在那里,人们见到的是一方乐土,尘世仙境。处处是一派父慈子孝、家庭和谐美满的人间天堂。至南北朝时,江夏郡一地方官吏,竟然把这一块人间乐土看成是他的政绩,上报到朝廷邀功请赏。孝武帝感念这里的黎民百姓,也为进一步把孝文化发扬光大,便下令将江夏郡北部的这一片乐土辟为独立的行政单位,赐名“孝昌县”,意为孝子昌盛的地方。至五代后唐庄宗时,为避皇祖“昌”之讳,改“昌”为“感”,故名“孝感”。沧海桑田一千余年,天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几度改朝换代,可是“孝感”这个地名,却一直延续至今。单凭这一点,董家的后代就有足够的资本笑傲天下。
黑汉说到这里便停顿下来,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汪老板。汪老板会意,连连称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果真是个望族,名不虚传。不过,这么个高贵血统的望族,本该不食人间烟火,为何却变成了米酒大王?
勾起汪老板的兴趣,黑汉更加得意,巴不得将自己所知的兜肚倒了出来,于是说:董家虽不屑于跟汤家拼富,但要保住家族的贵气和体面,还是需要财力的。既然汤家靠了城隍潭的水源暴富起来,董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土地发财。当年,董耀祖见汤家的麻糖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坐不住了,便拿出血本买下了卧龙镇至朱湖镇一带的土地。孝感人都爱吃米酒。米酒是糯米制做的。我们孝感出产优质糯米,而董耀祖购置的那一片肥沃土地,长出的糯米,更是优中之优。董家拥有这一大片沃壤,就是独占了最好的米酒原材料。所以,只有董家才能做出卓尔不凡的顶级米酒。他家的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不仅甜润暖胃,还可滋肺止喘。冬季喝了他家的米酒,便不会伤风感冒,堪称是鲜美可口的药膳。因这个缘故,董家的米酒自然天下无敌,也自然垄断了整个孝感的米酒市场。
汪老板忙指着面前的米酒问:这个可是董家的米酒?
黑汉反问:你觉得呢?
我觉得不像你说的那么好。
黑汉笑道:你说对了。若想喝正宗的董家米酒,改日我带你去东城“孝感米酒店”,那里才有他家的米酒出售,才是正宗的孝感米酒。
仅此一处吗?
是啊。
董家为何不在城里多开几家米酒店?
黑汉又笑了:这正是董家与汤家的不同之处。董家的祖训在“耕读”二字。董家世世代代看重田地和教育,尤其舍得花钱让子孙读书。如今孝感城里最好的私塾是董家的。他家米酒只在孝感境内卖,出了孝感便没有了。董耀祖每日赚进的白花花银子,一个子儿也不流出孝感,都用来买田置地。他的志向是,有朝一日全孝感的良田土地都姓董,全孝感最好的新式学堂也姓董。所以,他不喜欢人家叫他米酒大王,觉得这种称呼太俗气,铜臭味太浓。而乐意别人把他看成是满腹诗文、孝顺仁爱、富裕贤达的雅士。也极反感别人拿董家与汤家相提并论。他认为董、汤两家不是一个等量级,没有可比性。世人强行单就财富进行比较,那是浅薄无知。
汪老板插话:这便是董耀祖的不对。不能因为你董家在教育方面略占优势,便孤芳自赏,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
黑汉亦笑道:这是很多读书人容易犯的毛病。不过,令董耀祖更骄傲的却是他的家族,那个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家族。
汪老板摇摇头叹道:一个显摆自己的家史,一个炫耀自己的财富。人类可怜的虚荣心啊!
黑汉忙附和:是啊,是啊。如此这般,两家的子孙们自幼便被各自的家长灌输着对对方的偏见。董家告诉他的儿孙,汤家是奸商,汤家人个个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身上散发着令人恶心的铜臭味;汤家则告诫他的子孙,董家人虚伪、迂腐、酸臭,他们自视清高,刚愎自用,实际不过鼠目寸光、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罢了。倘若两家的儿孙们对长辈言听计从、老死不相往来,天下倒也太平。如今,偏偏董家三少爷跟汤家九小姐发生了恋情。据说肖县长的千金小姐,绰号麻姑,诨名叫女霸王也牵扯进去了。现在他们三家可热闹了,好戏还在后头呢……
那黑汉正聊得热火朝天,丹枫也听得聚精会神,突然一伙计匆匆蹿到丹枫跟前,悄声说:你家三爷叫你呢,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