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三峡中的巴东于旧县揭露出“宋城”遗址,是2002年中国的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在"宋城"遗址里,出土有一千多年前北宋时期的象棋子和围棋子。
民国二十二年间,江苏人吴次明客居巴东小城下街的浙江会馆。边做生意,边写一张红纸条贴在门首,声言 “以棋会友” ,随附 “东西斩将,南北夺帅”8个小字,其骄纵之势,咄咄逼人。
吴起初赌棋,输赢就只一条烟,后来竟骠彩一百大洋。吴自称清末“扬州三杰”之一周焕文的弟子。他的棋确实下得好,把巴东城中的高手沈维周、廖景南、宋炼石等一一扫荡。及至生意结账之后,吴将携货凯旋归里,而巴东小城爱棋的众人输了不服气,于吴离巴前夕,连夜推划子渡江,把在长江北岸紫阳沟开铺子的陈云桥请进城来赛棋,同时知会吴再决雌雄。
吴陈二人见面后,讲定三盘见输赢。次日,因为围观的人多,赛场摆在了大盛德商号宽敞的二楼。陈云桥个子不高,人称“陈老三”,下棋有个习惯,对手走子时,他双手搂着自己屁股下的座椅盯着看,轮到自己走子时,每走一步,都从座椅上站起来运子,然后落座,依样双手下伸搂住椅子。就这样一起一落,座椅常常被移位。比赛当日,陈老三的背后,挨身看棋的是龙头大爷孙浩然。孙浩然那天身着一袭新做的月白色纻布长衫,一会儿站起来看棋,一会儿又曲肘俯在陈老三座椅的靠背上看棋。吴陈二人那棋局厮杀得难解难分,前两盘,胜负各一。第三盘特别关键,旁观的人,个个缄口屏息,赛场一片寂静,只偶尔有喝茶揭盖碗的声音。棋战到酣处,陈老三一手“双杯献酒”的冷着,将死了吴次明的“老爷”。至此,围观的人一哄,孙浩然也欢喜得蹦起老高,齐为陈老三喝彩。众棋迷拥着陈老三上馆子去庆酒,出大门时方才发现龙头大爷孙浩然的长布衫前襟差了一截,嘻笑的棋迷们帮忙回头去找,但见那一截布衫还压在楼上陈老三下棋时的座椅脚下,孙浩然这才想起自己布衫是欢喜得跳起来时扯脱的……
那年月,小城下棋的人不在少数,无论街头还是巷尾,白天还是晚上,茶馆里还是堂屋中央,都有人在“纸上谈兵”。武举人徐发鹏的兄弟徐二老爷,还在路家码头的宋家坝子上摆过棋摊子。建国后,小城的棋迷们成堆地围去了校场巷“葡萄架子”下,这里住着双腿残疾、爱棋如命的王兴洲。在王兴洲(1918-1969)那里下棋,有茶水,有座位,还能在葡萄架下避暑乘凉。对棋迷来说真是福地。而王兴洲的“凤凰炮”、柳德轩的“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童以霖(1926-1964)的“钓鱼马”,张光荣的“停车问路”、伍定孝的“天马行空”、向盛德(1930-2002)的“巡河炮”……当年不晓得痴迷过多少爱棋的后生!
六十年代初,曾获第三届全国棋类锦标赛冠军的李义庭大师来到巴东,蒙上眼睛同及志民副县长对垒过一场表演赛,令小城的人们耳目一新。及志民副县长坐在县文化馆室内棋桌前调兵遣将挥洒运子,李大师不看棋盘别处一室心算出招。那时的县文化馆位于县政府大门右首,为了能让广大观众看到棋战,文化馆特在县政府对街的照墙前搭建高台,于照墙上另外高高悬挂起一块三米见方的巨大棋盘,盘上每个交点都钉上钉子以便挂棋子。棋盘前,一名工作人员手执前端带钩的长竹杆,按照扩音器报出的棋步,取挂相应的棋子,向广大观众演示李大师同及副县长的对局。进入残局的大棋盘上,双方的兵力都已经消耗殆尽,而李大师的9路卒却一直没动,观众中有人怂恿演棋的工作人员把这只卒子藏起来,意思是想试一试全国冠军心中究竟还记不记得他自己的这个卒子。正纷攘间,扩音器中传出李大师的一着“卒,9进1”,证明大师不仅未忘记卒子,而且还挺出了这支生力军。众人顿时惊服。伟人列宁曾说过“象棋是智慧的体操”,但凡能走蒙目棋(也称“盲棋”)的人,并不借助棋具实物,而是逻辑思维,凭记忆靠心算推演棋局变化来作出反应的。后来,小城的棋手如县水厂的章越、县烟厂的韩治、向全喜、县防疫站的李文、县公路段的向家龙、县电信局的罗笺、县电力公司的向仕朝等就常习此技。
李大师那次来巴东表演,掀起了小城群众性的象棋竞赛热潮,县文化馆在馆长刘松柏带领下,“顺风行船”,多次组织棋赛,莫不棋手踊跃、观者如堵:在文化馆阅览室内,十多张书桌排成一长溜,摆有二十多个棋盘。数十名参赛者中,既有棋坛宿将也有少年英豪,还有几名女“杀手”,都规规矩矩地分坐棋桌两边捉对厮杀。文化馆对街照壁上,也经常挑灯挂棋,演示赛中佳局。广大观众则凝神无声,伸头踮脚,看那盘上的“楚汉”争雄。终局后,观众余兴久久不息,夜归的人流沿街散去,还在一路高声低语,评判得失。
这一时期的首位冠军,是县百货公司的黎星华。车站街东风旅社的陈德厚棋力雄厚,在与黎的最后一搏中惜乎失手,由胜转负,屈居第二。
此后,县体委成立,接手文化馆主持了多届/次棋赛。“文革”后的第一年,在城关地区象棋比赛中,一九七七年度县城第一名的桂冠由李明星夺得。李明星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残疾人,思维缜密,棋艺精湛。工作于武汉建港三工区203工程队,时值休假回巴东探望其父母及妻女,经其父李桂庭引领而参赛。在与周学志争夺冠军的决赛中,李明星沉着冷静,举重若轻。局中,周学志以七路车捉李明星中路的过河卒,落子的刹那间惊悟李明星“应着”的时候必定会以中炮闪卒将军,自己的车反将被对手的卒“抽吃”,于是迅即回车别移。李当对手违规之际,不仅不计较胜算失握,且毫无责难,只是面露一丝宽厚和善的狡笑,当着在场的观局者伸出了右手小指,向对手嘲弄地摇了几摇。
其后的那些年,通过竞赛,小城先后涌现出县人民医院的娄威(医生,南京人,现居武昌)、县委宣传部的彭杰(1930-1995)、气象局的工程师李文华和局领导黄必义、机械厂工程师谭联明、公路段的向家龙、县交通局航运公司的宋发政、高秉年、县化肥厂的赵光芒、县搬运站的谭凤魁、县家具厂的谭金魁、省县外贸联营肠衣厂的高源章、县畜牧局的技师耿友贤、县人行的夏股长、县农行的侯行长、巴东县一中的李美桥、沈连柱、向红军、徐楚光、向仕元、李发兆、向新生等等好手,尤其是棋手周学志的崛起,使小城的棋艺和竞赛从层次上规模上都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周学志生于1956年,幼时受其父周理煌薰陶而爱棋。少年时是“葡萄架子”下的常客,得到张光荣先生等名手的关注。1974年下乡插队,受业于李文华。李文华棋艺高超,乐于育人,当时正下放在野三关种畜场“锻炼”,与周学志相遇,那才正是个‘瞌睡遇到枕头’。 周学志爱棋,殚精竭虑,通览名谱,勤于实战,遂技冠恩施一州。1979—1985年间,周学志代表巴东县出席恩施州赛事蝉联了5届州冠军。周学志棋艺精纯棋风好,而棋德、人品尤其令人钦佩,但却于1989年英年早逝,年仅33岁。当年州内著名的棋手,无不奉周学志为楷模,至今思及,各人犹自扼腕浩叹!
1989年,县体委田久禄、气象局黄必义、服装厂卢作勤等发起,经县总工会县体委促成,成立了巴东县棋类协会。协会内外联谊,旨在增进棋艺,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益智健身。
县棋协成立之后,得到诸多热心公益活动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支持。县民族服装厂于当年举办了县城首届象棋团体赛。此后,由县总工会、县体委、县棋协牵头,于历年的劳动节国庆节期间,先后由石油公司、长航巴东港务局、工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百货公司、卷烟厂、公路段、供销联社、农业银行、县人民医院、气象局、县一中、农业广播学校等单位承办过二十余届县内大中型象棋竞赛。从《公路杯》开始,小城单列了女子竞赛项目,前三名依次为向艳、高晓华(高、向并列第一名)、宋秀珍、禹云华。在这些竞赛的开幕式或闭幕式上,都有县领导到场祝辞或颁奖。有时,书记、县长也抓起棋子杀一两盘,与民同乐。赛况最盛之时,有棋手百余人参战。就连沿渡河、茶店子、大支坪、野三关、清太坪等乡镇的棋手向真满、赵维政等好多棋手也赶来赴赛,同时还另有十多名女选手上场角逐。象棋竞赛活动的健康发展,给小城带来了生机和乐趣。也由此成长了一拨又一拨的好棋手,他们在省级、州际和州内的老年、成人、少年和女子的团体或个人竞赛中,为小城争回了一份份荣誉(周学志曾获得过省级象棋个人赛第七名;县建筑公司税成和之子税大江1982年6岁时就夺取到全县少年象棋个人赛冠军并在其后的全州象棋少年个人赛中夺得第二名;1991年暑假,在鹤峰县城举办全州少年个人比赛时,城关一小一年级的学生黄宏伟获得第一名)。
然而,赛场之外,更多的棋迷则随时随地就便“将军”,也有摆棋摊子赌残局的。下棋的人,三五成群,情态各异。爱悔棋的老吴,把车送进了小向的“马口”连喊“没看到没看到”,硬不让吃;讲认真的小向连忙双手捂着棋子声明“摸子走子”,偏不准悔。争吵由此升级为打架,扯到了派出所,觉得好玩的民警就地约他俩摆棋“复盘”,巧妙地耐心劝导判成“和棋”,最后吴向二人终于“一笑泯恩仇”。某位教师,若是输了棋,会怄得几天吃不好饭。野三关供销社的郑国兵受业于郑大平,下棋最认真,棋场上怄了气,几十岁的大人了哭得比三岁的小娃娃还伤心。有的男子汉输了棋,他老婆挺身而出找胜棋的一方“问道理”,问得一时半会大家都下不了台。还有的男人约伴下棋,老婆装烟倒茶供饭菜不说,还得空就站在自家男人旁边“抱膀子”,甚或伸出五指抢过棋子帮忙走。还有的人下棋下得昏天黑地,半夜里回家老婆不开门,发出话来:“你去找你的象睡,你去找你的马睡”。更有那怕老婆的棋迷,晃出家去躲在别处下棋恋战,老婆听到风声就去捉,大街上拎着男人耳朵往家里拖。有位棋迷最高明:放胆下棋,让旁边看棋的伙计帮忙瞄到,若是自家老婆来捉就喊一声“焖锅饭”,听到这暗语好走人,没想到一来二去,“焖锅饭”就成了他的雅号!
至于国际象棋,六十年代初才由李义庭大师一行介绍入小城。当时走得好的有田天恒等人。后来,真正夺得县级竞赛一、二名的,是县一中的李美桥和农业广播学校的陈代龙。
建国前,巴东已有人下围棋。据清代《巴东县志》载:康熙二十年,吴三桂反清,拥兵东下,气焰薰天。川楚边地的地方官无不望风而逃。即使为巴东所屏障着的东湖、兴山等县的官吏也已弃城奔命。而巴东县令齐祖望面对强敌,气定神闲,驾舟入门扇峡中侦察敌情,判定乱兵不敢侵犯巴东县域,遂成竹在胸,泰然自若地同其胞弟围棋,以此来稳定军心民心,建国后,巴东有围棋手余季卿,棋路缜密,曲高和寡,县内人无出其右。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围棋在巴东小城日益普及。1999年,县信用联社张传富夺得恩施州老年组围棋赛第一名,成为小城围棋爱好者的核心人物。实际上,作为中国传统棋种,围棋远较象棋为古,《世本.作篇》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籍此表明早在尧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围棋。围棋的基本着法极其简单,但变化深奥复杂,且史话逸闻更多更有趣。《宋书》上就有南朝的宋武帝刘裕同臣下羊久保围棋“赌郡”的记载,而且“久保胜,得补宣城太守”。围棋盘上纵线横线各19条,构成交点三百六十一,好棋的欧阳修因而自号“六一居士”(见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围棋的别称多达十几个,如“大棋”、“手谈”、“黑白”、“方圆”、“乌鹭”、“坐隐”、“烂柯”,等等。
如今,随着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出力,昔日的巴东小城已经淹没在库区水位线下,但我依然坚信,古老的围棋同中国象棋一样,都将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活跃在崭新的巴东县城,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1-2-19于巴东云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