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沁湖文艺】探析《文侠,我的外公》中的湖北元素

发布者:孔梅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19-02-27 浏览次数:

最近我的心情颇为愉悦,因两件事,一是电视剧《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的热播,该电视剧不仅反映了武汉服装品牌创业的艰辛,还拍摄了大量武汉本土地标和文化,如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绿道、楚河汉街、汉秀等,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颇为自豪。

另一件事便是我有幸释读了汪忠杰教授的长篇小说《文侠我的外公》。这部小说描写了湖北孝感青年知识分子董芝兰即“我的外公”二十世纪上半叶艰苦创办新式学堂的历程。小说不仅塑造了一位历经磨难、不忘初心、忠孝两全、有着铮铮傲骨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而且全方位展现了我们湖北省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和历史事件。本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孝感云梦劳动锻炼,这部作品让我感到十分亲切。现就小说的“湖北元素”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小说中的“湖北元素”很多,我把它大致分为“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自然风情”。



一、有关湖北“传统文化”的展现

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很多,最主要的是“孝文化”和“道教文化”。

1.“孝文化”倡导“百善孝为先”、“忠孝二全”,这是中华民族传统品质的瑰宝。

湖北孝感正是这个瑰宝的发源地。作者在小说第一章就介绍了流传千年的故事:孝感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天动地,七仙女下凡与她婚配。“孝感”地名因此而得。这段蕴涵着“孝顺”和“忠诚”的传说,深深影响着当地老百姓,也成为他们三观形成的重要基础。

小说主人公董芝兰作为董家后代,孝文化基因必然是他待人处事的人生准则。他对父母极为孝顺,虽有一身武功,可当他与汤玉兰的恋爱遭受父亲家法处治时,他宁可受肉体酷刑也不用武功制止;在朋友李骏牺牲后,代其尽孝,多次看望李母,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可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他对爱情也极为忠贞,自从与汤玉兰私定终身,便一诺千金,守身如玉,既不屈从父母家暴,也不惧怕麻姑淫威,更是拒绝了何桂花的“美人计”。在他看来,心灵相应,精神相通才是爱情的基石,不愧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后代”。

他对朋友友善、守信、仗义。他平等对待家仆刘丹枫和二憨子。认真履行农讲所结识的共产党干部汪潇的嘱托,扎根穷乡僻壤的大悟山区,并创办了“芳菲苑”学堂。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智救同事周凤停。

董芝兰的忠孝更表现在大是大非上。当日寇入侵湖北,中华民族遭受厄运时,他不甘做亡国奴,将学生和乡亲组织起来,保家卫国,自筹资金购买武器,积极与新四军合作,出谋划策抗击日寇。湖北父老乡亲众志成城抗击日寇的描述,也是当地民众对自己家乡和国家忠诚的表现。湖北的“忠孝”文化流淌在外公董芝兰及众多人物的血液里,成为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感染着读者。

2.武当“道教文化”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内,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功夫也是誉满全球,自古以来多少豪杰侠士慕名而来。道教文化和精神始终贯穿于整部小说之中。


第一章我们就看到外公董芝兰在后湖花园练习武当丹道功夫:“刚柔并济、动静自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并交待主人公已练习十五个春秋,是每日必修课。我想这也是在说明作为“文侠”的董芝兰的“侠”的精神来源吧。外公的“侠”义在后来情节中有很多展现:抗战爆发,外公迅速改革课程,教授学生武当丹道功夫;与日寇周旋中又是用丹道功夫点了日本鬼子左次郎下体命穴,使其一命呜呼又毫发无损。真是将道教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道教文化不仅影响了外公,也影响着书中众多人物,如孝感县长之女麻姑因爱慕董芝兰而不得要领,失恋后带文、武、荷三位家仆投奔武当山。并在抗战中与武当各门派组成了“道士抗战团”,加入到抗日洪流中,最后为国捐躯;道长玄妙真人向新四军传授丹道功夫,把白果树湾练兵场变成了武当功夫的教练场,同时用博大精深的中医为伤员治伤。父老乡亲为保家卫国,倾其所能,真正展现出“道教文化”的无我境界。俗话说的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湖北父老乡亲从身边的武当道教文化中吸取深厚的养分,并发扬光大,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传统文化在书中还有多种体现,比如大悟山上金顶庙善恶之报的传说;芳畈镇夫妻白果树的传说等。小说还介绍孝感特色食品“米酒”和“麻糖”,并详细描述了两种食品制作的工艺,可称得上舌尖上的“孝感”,帮读者全方位认识这座古城。


二、有关湖北“红色文化”的展现

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上半叶,这段时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北一直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中心之一。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湖北见证了许多历史大事件。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国民党“七一五”叛变,鄂豫皖根据地建立及新四军新编第五师成立等,这些重大事件在小说中都有再现。

小说描写了董芝兰结识的共产党人汪潇和李骏,他俩介绍他到武昌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董芝兰看到讲习所墙上大幅标语“农民革命大本营”、“将国民党革命进行到底”等。董芝兰在这里听了毛先生讲《农民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深入了解了中国农村现状及未来出路,接受了严格的政治、军事、文化培训,受到了革命洗礼。


这段红色的经历也为董芝兰后来成为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和与新四军合作抗日做了铺垫。他劝家人将家产良田无偿分给佃户;他自筹资金到穷乡僻壤的农村办学;当听到关于共产党的谣言时,他立刻予以驳斥;他力排众议,毅然把辛苦培训的学生军及购买的各种武器全部交给新四军指挥和使用。

红色的大悟,红色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的湖北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红色元素,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编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三、有关湖北“自然风情”的展现

小说用了很多白描手法描写了湖北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如作者写到孝感城:享受皇城的某些特权,它的布局,可以仿照京都的模样建造。孝感的特色传统食品“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不仅甜润暖胃,还可以滋肺止喘。作者还详细描述了孝感另一美食“孝感麻糖”的制作工艺,可谓是舌尖上的孝感。

描写孝感地形“一马平川……没有一点屏障可躲藏”。而写到大悟地区则是“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悬崖峭壁又兼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既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又具战略价值”。描写大悟重镇芳畈镇的地形像只布袋子,四周群山环抱,只有一个出口通往外界,“口小腹大”。作者对大悟山的白果树湾、棺材山以及棺材山里的白云洞都做了细腻而详尽的描绘,让读者心驰神往,有一种想去看看的冲动。

湖北方言也有涉及,如“冇得问题”、“苕货”、“二憨子”、“哈子”,歇后语:“黄陂到孝感——县对县(现兑现)”,极具地域色彩。



四、关于湖北元素的感受

下面就小说中的湖北元素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吧。

1.小说《文侠,我的外公》可以说是为湖北做了一次“广告”,但这个“广告”却不是生硬的植入。

作者把众多元素融入到情节中,并把它们与国家命运连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合理、自然、亲切、水到渠成、构思巧妙又用心良苦。

比如孝感两大传统食品的描写引出“米酒大王汤家”和“麻糖大王董家”的世代恩怨,而这个恩怨又是直接导致董芝兰和汤玉兰恋爱受阻、天各一方;对大悟山区的描写让读者明白了它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它适合打游击战,这也是鄂豫皖边界为什么能够成为红色根据地的原因。作者还通过白描人物和对话等多种形式把湖北元素展示给读者,我们读起来毫无违和感。

2.小说全方位展现湖北元素,涉及“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说明作者对湖北的认知非常深刻,对湖北的感情也极为深厚。

作者生在湖北,长在湖北,在湖北读大学,又在湖北成家立业。她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太熟悉太了解了,同时她有一颗开放的心态,敏感地捕捉到这片土地上的各种人和事的信息,这些信息沉淀在她的脑海,成为她创作的原始素材。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汪忠杰因了解而热爱,因热爱而创作,因她的作品最终让更多人爱上湖北。


3.《文侠,我的外公》的创作体现了一位湖北作家的担当和文化使命感。

荆楚大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五霸”强国之一,它孕育了伟大的诗人屈原。三国时期,湖北也是各路英豪必争之地。李白、苏东坡等文人墨客都在湖北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上个世纪,湖北人民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屡建功勋,湖北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湖北人坚韧、精明、能干,更是被称为“九头鸟”。湖北有太多值得写的地方。

汪忠杰教授静下心来创作的这部极具地域色彩的小说,一扫当前文学中媚俗之风,是一部充满人间正义的好作品,增强了我作为湖北人的自信,我为她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每个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湖北人,我们首先应该讲好湖北故事,而文学创作者更是义不容辞。本人认为,在讲好湖北故事、传承湖北文化方面,《文侠,我的外公》开了一个好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