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16岁的自己,我会告诉她,你现在这样就很棒,以后的每一个你都是可爱的,不用焦虑,也不用不安,有努力有懈怠都正常,最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做自己,而且,越来越成为了更好的人,23岁时你还不是个大人,也还有16岁的冲动和不顾一切,无论哪一个你,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我爱的。
1
昨天补材料的时候“个人经历”那一栏要从小学算起,几个人掰着手指往前推算小学入学日期的样子很搞笑,还有点可爱,每次填写重要材料都要有这么一次,虽然我知道我是从2002年背着书包屁颠屁颠去学校的,可每次还是愿意跟身边的朋友掰着手指算一次,有人陪你一起回到过去,是种不经意的温柔和可爱啊。
算到了本科毕业,朋友加了一下旁边标记着的数字(虽然好像现在看这个行为很弱智,但当时真的是有点可爱的),“16年哎,我们还在学校。”不太记得当时回应她什么了,但是想起了之前流利阅读课程发起过一个很老套又很矫情的活动,“如果遇见16岁的自己,你会对ta说什么。”上面这段话就是我的矫情。
16岁好像过去很久了,那些当时的迷惘和骄傲,失落和得到,都已经在记忆里褪了色,唯一留下的,是理直气壮和过去对话的勇气。
每一个你,都是可爱的,可爱,是有条件的。
2
前段时间“原生家庭”这个词很火,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性格归因于原生家庭,或自卑,或怯懦,有的人,看过一点点世界就变了,长大之后,就变了。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到大他都是家长眼里很乖巧的小孩,从来不会给家里添一点麻烦,从来没有提过一点点过分的要求,不会为了喜欢的东西哭闹,哪怕是买个喜欢的笔记本。
好像他的长大,是静音的。
我们认识的25岁之前的他,谦卑温柔,斯文秀气,好像所有美好的词都可以放在他身上。在他25岁那年,我不再认识他了,或者说,我不愿再认识他了。他一点一点颠覆我们对他的认知,一点一点消耗着我们对他的信任。莫名其妙,我妈妈的电话被各种陌生号码轰炸,说有人贷款联系不上留了她的电话,那几年网贷还刚刚兴起,我妈给他打电话也不通,给他老婆打电话也说他不在家,告诉我妈妈可以不用管那些电话,然后支支吾吾推脱着。网贷电话有多恐怖,真的是会被打爆电话的那种,我妈妈被逼得要换电话号码,可是又因为那个号码时间太久了(从开始用手机就一直是那个号码),而且那时候换电话号码对于有些人而言真的差不多相当于失联,又考虑到即使是换了号码,新的号码也还是有可能会被再次留存,所以只好不停地把不同的陌生号码拉进黑名单。
我被要过支付宝账号和密码,说是要用我的花呗,那时候我还没有花呗,而我也真的给过他密码,之后改了密码,再之后被连续借钱,从不好意思催到催不回来。
信任度被消耗,直到现在,他偶尔也还是会继续消耗,我们的那一份善良。
在和我弟分析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谋而合将多半原因落在了“家庭因素”这一选项上,朋友的妈妈是很节省的人,是的,节省,我不觉得那是勤俭。我是个不合格的书写者,时间太久了我没有具体的例证。我们只记得阿姨总是把“没钱”挂在嘴边,但其实他们家在我们那一片算是比较可以的了。所以从小那个朋友就是被穷教育着,不敢有喜欢,不敢有想要。接收到最多的信息是,你要节省,从小孩子克制到了成年人。当自己开始可以独立,所有被压抑着的想要和喜欢,都想要立刻被满足,所以,越来越多的欠款,越来越多的陌生电话,甚至打到了我妈妈的手机上。
传统的很多家长都觉得,教孩子勤俭就是要教孩子节省,所以会把自己家的财政状况说得特别不好,似乎孩子都是无知的。可是孩子一直在成长啊,小孩子是不懂,但总会懂的,那为什么不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了解真相,家庭财务状况是什么江湖险恶吗?还需要你们小心翼翼保护着。
我们可以永远是孩子,但我们不会永远长不大。
我弟说,虽然咱爸妈不富有,但是他们真的把咱们教育得还可以,对美好的人和事心存感恩,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也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家里的财务状况,我们在成长,我们的小家也在成长。
是啊,前两天我妈的生活哲学还让我放松一下,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睡睡,别总用脑子,吃点核桃,都这岁数了脑子容易跟不上。(???)
3
是谁说的,成年人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可情绪是什么呢?是种宣泄出口吗?还是种没办法控制的生理反应?我更愿意说它是一种工具,是我们在处理面对面关系的时候,使用的一种工具。开心是情绪,悲伤是情绪,恐惧也是情绪。很多情况下,情绪不止是自我表达,也是有意无意地对对方的一种控制。
又很矛盾。
我们总是说尊重,要尊重对方的信仰,ta的观点,ta的爱好,ta的性取向等等。可是我们很少说,尊重对方的情绪。大概我们都不曾意识到,或开心或悲伤或恐惧,这些情绪被尊重有多重要。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天生就害怕某个东西,看不得一些事情,听不得一些声音,可是当有对于这些害怕和悲伤的表达时,会被不屑地用“这有什么”搪塞,甚至是嘲笑和讥讽。
可是我们生而为人,脆弱的人,渺小的人,有谁是可以完全无所畏惧呢?如果不影响别人,我们是不是可以拥有情绪自由的权利啊!快乐是我的,难过是我的,失落和低沉都是我的。我可以勇敢,我也可以害怕。
我会因为和我生肖有关的图片视频甚至是文字而恐惧到汗毛竖起发抖,也会因为电影里任何的血腥片段泪流不止,控制不了的。我们都是自己,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经历,我有我的快乐和悲伤,你也有你的开心和失落。如果我们完全以自己的视角去评判别人,然后指责对方小题大做,是不是一种无礼和傲慢呢?
表达者,情绪的输出会是种无意识的控制。
倾听者,情绪的回应会是种有意识的赠予。
不矛盾的吧。
如果你开心,我把嘴角的弧度给你,
如果你感到恐惧,我可以把手借给你,
如果你想要哭泣,我可以把肩膀借给你,
如果你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