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沁湖文艺】洞天下大势 燃民族新火——品读《张之洞评传》冯天瑜(著)

发布者:冯勇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22-11-11 浏览次数:

洞天下大势  燃民族新火

——品读《张之洞评传》冯天瑜(著)

文法与经济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21级 冯勇


  “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这是晚清名臣张之洞闻名的“三不争”。这句话不仅蕴含着张之洞一生为人做官之道,更是抒发着其人生抱负与理想追求,而正是这份踏实的做人准则和决心抱负,为内忧外患的中华民族点燃了一片新火。

不与俗人争利 但与外强争利

  清朝末年,国家腐败,社会动荡,内有革命之火,外临枪炮之敌,中华大地满目疮痍。1879年俄国侵占新疆伊犁,诱导并胁迫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致使伊犁陷入被吞并的境地。次年,张之洞上奏,大胆地提出了“整军备武,坚决改约,缓立约”的主张,后其也因此被朝廷提拔。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力主抗击,驻守镇南关时重用名将冯子材,大败法军,扭转战局。在国家利益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位封疆大吏看清了天下之大势,看清了列强的狼子野心,他不顾得罪权贵,不与庸俗之人为伍;他不惧强敌,不用缓兵之计,主动出击,定国之边境;他外争主权,内强军武,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这是张之洞的“一争”。

不与文人争名 但为国家正名

  张之洞,同治二年进士及第,这位二十七岁的探花郎为官廉政无私,兴洋务,倡新政,忠勇无畏,利国利民。其在《劝学篇》中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工业的近代化。在列强蛮横地侵略和压迫之下,他力争主权,用实际行动来学习西方工业的富强之法。督办修建粤汉铁路时,张之洞与美国公司交涉一年多才赎回筑路权,自建铁路。同时张之洞自知中国传统工业工艺缺乏理论知识指导,工匠缺乏理论原理知识储备,近现代化工业人才缺乏,导致中国工业落后。于是他在新式教育中着重培养工程师和技师这两类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化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中国传统而深厚的工艺工业底蕴正了名。这是“二争”。

不与无谓人争气 但为民族聚气

  张之洞督鄂十八年间,各种新式教育、新式工业在湖北大地上开花结果,为湖北成为全国的重要中枢和地区打下了基础,更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和工业近现代化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任湖广总督时,张之洞创办了多所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实业和师范人才,又有革命志士;同时他还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等实业工厂,就连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也曾言:“中国的民族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而这位晚清中枢重臣,虽作为洋务运动和新政的倡导者之一,却在兴办教育和实业时,放低姿态去四处借款,不断与各方势力协商交涉,排挤和冷眼无可避免。即使是这样,但民族和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张之洞毅然选择了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即“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自己没有的便去求学,学新式教育,学新式工业,为国家和民族聚气凝魂。这便是“三争”。

  这两个“三”,使一位大器晚成的探花郎在“争”与“不争”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度过了充满辉煌传奇和热血的一生。孙中山先生曾经评价他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是因为他所“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客观造福了后世,也造福了中国。其所创办的自强学堂、工艺学堂、农务学堂、师范学堂以及各种书院在当时为荆楚大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如今这些学堂也演变成了各个高等教育学校,继续培养着国之栋梁。

 

  我的母校js33333线路登录,其前身便是张之洞老先生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身为一名武科大的学子,有着如此伟大的创校人和深厚的建校历史和底蕴,我倍感自豪。因此;在张之洞诞辰185周年之际能再一次地学习校史,我颇有感悟和收获,用简单的话来概括我的感悟,那便是读书先做人,做人必立志,有志需读书。

  如今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既是奋力读书的好儿郎,又是意气风发的时代青年。在校园读书和学习生活中,学会做人往往是更为首要的事,也是我们将来走入社会所必备的条件之一。而我们大学生在做人准则原则方面,宏观上我们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细微之处则要向张老先生学习,能够善创见、有气度、敢做事、能应变。正如为人之道不能只停留在口舌之间一样,读书之智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纸面之上,而是要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干实事,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身养浩然正气,胸怀鸿鹄之志,张之洞十六岁便中举,却因诸事耽搁了十一年,直至二十七岁时才参加会试和殿试,并且一举中探花,如愿步入仕途。而在这被耽搁的十一年间,张之洞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志向,始终怀揣着“读有志之书,做百姓之官”的理想抱负,最终他在日复一日的沉淀和实践之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人各有志,立志既求对得起自己,更求对得起社会,而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要会做人,要有志向,就需要读好书,精学个人之志所属领域的知识,广纳多种领域的技能,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百多年前,张之洞用宏大敏锐的视角洞察天下大势,用博大恢弘的气度兴办教育实业。他的作为让后世醒悟,让新火燃起,为中华民族洗去了尘垢,迎来了生机。一百多年后,其所作为仍在发挥着余热,吾等后辈应当继前人新火,燃当代新火,不负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