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昊:引导学生走在科研竞赛前沿
见习记者 倪明渝 付欣怡 通讯员 邹欣宇
“哇,我们学院今年科研竞赛获奖人数多了好多,连我只是去试一试都能获奖呢,多亏了郑东昊老师对我的鼓励呢!”在得知参加蓝桥杯比赛获得二等奖后,周子逸不禁感叹。
国际学院在过去一年里,科研竞赛成果取得巨大突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团委书记——郑东昊的指导。
加大宣传获取一手信息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赛,我院过去是几乎无人报名,今年却获得了8组参赛,6组获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佳绩。”郑东昊在得知建模竞赛取得空前突破结果后十分兴奋。
郑东昊介绍到,由于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工作千头万绪,科研竞赛的宣传就有些滞后。很多学生想报名也无从下手,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活动。
而此次比赛之前,学院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科普讲座、辅导员宣讲、班主任动员等形式向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介绍比赛的流程、含金量以及收获。
很多学生在了解到比赛相关信息之后报名了比赛,一些不那么自信的学生也在老师的动员下尝试去参赛,参加过比赛的同学继续挑战自我,这才有了如此大的突破与进步。
郑东昊一接到活动、比赛的消息,第一时间就在网上搜集各种之前比赛的数据、请教兄弟学院经验,并记录下来汇成一个总结。
在他办公室旁的柜子里可以看到,有一整排文件都是活动资料、数据的统计,并且文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学院2019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报名57人次,与2018年的参与人数相比涨幅到600%,总获奖人数为41人,其中获得省级一等奖5人……”每次活动结束后,郑东昊都会认真对活动进行总结并统计相关数据。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一个个竞赛被宣传出去,获奖学生名单也一次比一次多,郑东昊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笑容。
开拓创新加强制度保障
自郑东昊担任团委书记开始,就对学院的保障制度以及学风建设等进行了精心布局。为了增强学院团委的主体责任和主管作用,他主动拓新了管理模式:以院领导为核心的指导教师队伍,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管理队伍,以学生团体为核心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郑东昊还常常发动学院所有老师走进学生、鼓舞学生、指导学生。与原有的辅导员到学生的“单线作战”模式相比,走进学生、干部、学生家长等的“多线作战”模式获得更多了师生一致好评。
强化激励学生也是郑东昊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当有学生积极参与或学术科技活动获奖时,他常常在学院内争取,为这些同学的付出给予配套奖励。
以往常采用一有“科技竞赛”就一股脑号召学生参与的模式,导致有很多不擅长、发挥不了学生优势的竞赛大批人马落选,战绩惨淡。为此,郑东昊特地找来历年学院参加的科技竞赛数据,经过多重分析、学生调研后,有针对性地挑选了适合学院同学参加并有一定学科优势的比赛。
“学生们参加竞赛后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对比赛有很大帮助,自然就有了信心,然后可以发挥好,取得好的结果是必然的。这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下次还来参赛,这样时间一久,良性循环建立起来,科研竞赛的前景不就越来越好了吗?”郑东昊笑着总结道。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项工作不仅仅对学生的竞赛有影响,更是深层次影响了学院的学风和整体氛围。我院18级电信专业挂科率8.3%,远少于我院17级电信专业同期挂科率。最近公布的线性代数考试成绩,18级电信专业挂科仅有1人,比2017级去年同期减少了87.5%”
增强实干走进学生身边
“好惨一辅导员,从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带病还无休。”某天晚上,QQ空间里出现了一条郑东昊的“吐槽”说说,其中还列出了在医院内的门诊检查单。说说发出2个小时即获得500余浏览量,学生们纷纷评论,为辅导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表示点赞。
不久,郑东昊“学生们总带来感动”的回复引起关注,随之是一张国际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协会评优中取得“优秀分会”的图片。“学院能够取得好成果,再苦再累也值得。”郑东昊感动地讲道。
像这样带病从早工作到晚、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的经历,在郑东昊的生活中已不在少数。每次有适合的科研竞赛时,他都会熟悉很久相关材料。之后他会将一些心得、主要要点分享给学生。很多时候,就连竞赛获奖个人、组织都没有他了解比赛内容。
除了日常工作,郑东昊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他常常在QQ空间、朋友圈发一些自我充实的动态。他的说说和朋友圈总是体现着一个词,“实干”,这正如他常跟学生说的,“要做行动上的巨人,而不是口头上的。”
从军训期间的“军训先进连队、内务卫生优秀奖、军事技能优秀奖、精神风貌优秀奖”大满贯,到五月的花海合唱比赛二等奖,再到第二十四届心理健康教育月排名第一,郑东昊的“实干”对初入大学的18级学生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郑东昊还定期组织“下沉活动”,亲自带队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亲自去了解学生,把握新时代学生成长规律,关切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才能在学生基础工作方面做好。做好学生工作,其他工作才有基础。”郑东昊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