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博士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2】杨金荣:寸积铢累沉淀只为更好地绽放

发布者:余鑫瑶 张雨璐 编辑:陈孖川 发布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


 

通讯员 余鑫瑶 张雨璐

 

  杨金荣,js官网理学院系统科学专业博二研究生,博士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硕博期间,杨金荣曾斩获理学院第十六届学术论坛一等奖,第十届APMCM亚太地区数学建模竞赛、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和挑战赛二等奖。目前发表2篇SCI论文,1篇EI会议论文。

  “成功不是偶然,唯有不断向目标奔跑,脚下的每一步路才能铺成通往成功的道路。”杨金荣一直把这句话视为自己的座右铭。

脚踏实地 精确规划身体力行

  “我一直想成为老师,我认为更渊博的学识才能培养更好的学生,所以我绝对不会对自己降低要求。”杨金荣谈论道。

  杨金荣本科就读于南阳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对自身专业和自己的兴趣有了充分了解后,她选择考研js官网。在2018年,她参加js官网理学院学术夏令营,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取得了夏令营第一名,获得了考研js官网免复试资格,成功上岸了js官网理学院数学专业。

  “我会在开始动手之间先进行规划,将任务精确到每个小时。”这是杨金荣的学习方式,她认为只有先规划好,然后再去精确的执行,学习生活才有目标,效率才会提高。研究生第一年,杨金荣了解到了学校的硕博连读的消息,在和同门师姐以及导师沟通以后,她立马申请报名。

  “硕士研究生不是我的终点,如果有机会我肯定希望能读博士。”从规划到准备,她做得井井有条。她对自己的安排是每天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基本都在自习室学习,中午吃饭休息也严格遵守自己规划的时间表进行,把学习时间最大化。杨金荣每天早上八点半进入自习室,晚上十点才离开。

  学习状态不佳的时候,每周安排去两次健身房是她放松自己的方式。“我结识了一位特别温柔的瑜伽老师。每周去锻炼一下,能够有效地缓解缓解压力与焦虑。”杨金荣分说。

  因为对自己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杨金荣在硕士期间一直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第二年就凭借优异的表现成功通过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资格认定考核,后来转为博士研究生学籍,在系统科学领域不断深造。

  理学院2021级研究生辅导员杜海洋说杨金荣就像身体里放了个闹钟,他说:“这个姑娘特别自律,做事情就像指针按表走一样,精确又高效。她也永远以最饱满的精神去完成自己设定的每一个目标。”

携手共进 团队合作创佳绩

  “竞赛和科研总是枯燥的。”杨金荣回忆道,“尤其是在数学领域,思路偏了,一切都是徒劳。”除了成绩优异,杨金荣的科研也没有落下。杨金荣表示,她的这些成就离不开队友和导师的帮助。

  在研二期间,杨金荣和同学王兴趣、关永峰组成了大赛小组,多次共同参加了数学建模大赛,也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始大家不熟悉比赛流程,各自熟悉的领域也不同,经常感到茫然,赛前经常忙中出错。经过了多轮磨合,吸取了失败的经验教训,他们这才有了详细分工。

  两个男生都擅长写代码,而杨金荣则负责书面材料的准备和撰写。一次赛前准备的时候,由于赛程紧张,他们要及时完成作品提交,经常连续几天待在讨论室讨论修改作品。大家自行排班,吃饭时间轮流带饭,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甚至有时候一整晚通宵以后再睡一两个小时。努力有了回应,那次他们凭借高效默契的合作和不懈地努力,在大赛中获奖。之后杨金荣也和这两个队友绑定在一起,有数学建模的比赛就拉上这两个队友一起参与。

  杨金荣是团队里面的精神代表,她总能在团队困难的时候鼓励大家坚持,团队出现分歧总能把大家聚在一起解决问题。“杨金荣平时很随和,我们有什么科研上的问题问她,她都会很有耐心地告诉我们。合作过程中,她积极乐观的态度也感染了整个团队。”关永峰说。

厚积薄发 点滴积累终得硕果

  从本科到博士,杨金荣一直在潜心钻研学术,并不断发表论文。开始写作论文前,杨金荣曾将导师硕博期间的所有论文仔细研究学习,在其中有了启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后收集大量资料阅读学习,与导师反复多次探讨后,将复杂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与控制确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万事开头难,发表第一篇论文对杨金荣来说充满挑战。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并和导师不断地讨论,研究方向更加明确,第一篇论文的研究思路因此也很快产生。“我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写完第一篇论文,因为论文中包含大量的公式推导,并且最后要用 MATLAB 仿真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发表是英语论文在语言的润色上也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杨金荣说。从论文格式到内容,从内容到主题细节深度,每一处细节都是她和导师反复商讨修改完成。

  写作过程中,遭遇到了许多瓶颈,公式推导是杨金荣的一大难关,有时花费一星期都没能有进展。杨金荣选择在每周的讨论班向老师和同门师哥师姐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解决。

  投稿后,审稿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她的第一篇稿子在两个月后被拒。经过再次修改并投稿最终被录用。第一篇论文的时间是最长的,过程也最曲折,这篇论文的发表,极大地增加了杨金荣的信心。

  “从撰写到投稿,再到最后的录用,这一遍完整的经历让我觉得发表一篇论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杨金荣迅速掌握了自己方法和节奏,她在文献的海洋里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紧接着也发表了自己第二篇SCI论文。

  “静下心来,有目的地去做事情,敢于从困难中吸取经验,再把一次次积累汇聚成力量,沉淀只为更好地绽放。”杨金荣说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