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芬
近年来,关于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资历、唯学历、唯项目”的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争论从未间断。对于“五唯”的弊端,大家已经形成共识。
多年来,用“五唯”做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引发了各种问题。比如,把论文当尺子,导致重论文、轻教学,争数量、舍质量,各种滥竽充数的论文充斥学术圈;把帽子当尺子,没帽子的挤破头追逐帽子,有帽子的盼着更高的帽子,愿意静下心来做学问、搞教研的人越来越少;把资历、学历当尺子,有的人躺在资历、学历上原地踏步,持历自傲、因历生惰;把项目当尺子,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申报项目,实际功夫花得少,做出的项目含金量低。“五唯”评价导向,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拌脚石”。
然而,有声音提出,破“五唯”了,是不是就不写论文、不看学历、不做项目……答案,当然不是!“五唯”要破,破非弃。破“五唯”的关键是去“唯”。
高校和各级政府正在形成联动机制,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将“硬性指标”做减法,将“绿色评价”做加法,建立更加科学、多维、有效的评价机制。
不唯论文,重代表性成果。不以论文数量、类别为唯一条件,注重其成果转换,引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让研究成果能“落地生根”。将假论文、烂论文排除在红线外,“及格”论文科学评估其是否能转化为生产力。
不唯帽子,重岗位业绩。人才评价,不“以帽取人”,而以业绩“论英雄”。对帽子们采取复查制,德不配位者撤去帽子;细化工作指标,对业绩突出者给予表彰。用业绩为引领,激发教师内在活力,把重心向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国家栋梁、建设高水平大学转移。
不唯资历,重自身实力。师者的底气是什么?具备教书育人的实力。德才兼备方为师,资历固然重要,实力更需被重视。一个教师成功与否,在于培养出多少社会发展所需的新时代人才。采用专组评估、同行评价、学生打分等措施,挖掘有真本领、好口碑、善教学、能科研的教师。
不唯学历,重工作能力。学历是起跑线,能力是跳板,决定高度的不是起跑线,而是踩在跳板上能跳多高。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分层次、分学科、多方位考核,将学历和能力综合考虑,引导教师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实干中磨练自己,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的师资队伍。
不唯项目,重成果价值。承担项目再多,若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促进社会发展,则不计入量化考绩。搞项目,要以做出成果为目标、以创造价值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将奖励向能创造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人员倾斜。
破“五唯”顽疾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业,需层层改革,级级落实。去“唯”化的最终目的是,将高校从各种评估中解放出来,将科研工作者从各种评价中解放出来,以更加自觉自在自由的姿态追求学术,使学术研究能够回归初心、回归本源,服务于国家发展、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