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见习记者谭美玲 通讯员陈静一)“老师,我们还会再见吗?”“会的,一定会的。”近日,在js官网化学与化工学院赴湖北省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大王中学支教团队同孩子们的离别仪式上,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泪目了”。
该团队所在的组织为化工学院学生党总支种太阳爱心基金会(以下简称“种太阳”),今年是该组织开展支教活动的第十六年。十六年来,200余人奔赴山海参与支教。同时,种太阳通过回收130余万个废水瓶为孩子们筹得爱心基金3.5万元,共资助150个孩子,其中精准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8名。
2005年底,化工学院2003级学生党支部策划了一次“帮扶贫困中学生”主题党日活动,帮扶对象是阳新县大王初级中学的贫困学生。
第一次实地考察时,大学生们走访了阳新县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家,蜿蜒崎岖的山路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跋山涉水只求眼见为实。黝黑的墙壁、木板拼凑的床铺、布满缺口的碗盘、打满补丁的衣服、赤脚行走的孩童……一幕幕场景深深刺痛了大学生们的内心。
返校后,经过两个月的筹划,化工学院的学生为孩子们募捐了86袋衣物和生活用品,种太阳爱心支教团也由此组建起来。
2006年7月,支教团将募集的物品送至大王中学,改善了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为丰富孩子们的教育资源,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学生们奔东走西,从武钢三中、四十九中、任家路中学等地募集4000余本书籍,为大王中学建起了小学图书馆。从那一年开始,种太阳与大王中学的联系便没有断过。
拿起背包和行李箱,2021年7月4日,种太阳爱心支教团再次出发,续写和大王中学的故事。
经历约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支教团抵达了离武汉市东南方向120公里的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大巴车抵达大王中学时,外面正在下雨,团员们的行李搬运不便,孩子们见状主动提出帮大家提行李。第一天到达这里,大家便被孩子们的热情深深感染。
党史课、音乐课、折纸课、民族文化分享课……开课数天,众多别样的课程迅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支教老师将他们的青春活力带到课堂上去,在教学的同时发挥他们的特长,融入时尚、新鲜、跳跃的元素让孩子们耳目一新,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刚来到这里时我有些水土不服,有的时候还没有热水洗澡,让我很不适应。”团队成员周娜回忆道。
在支教的十六天里,团队成员和学生们住同一个宿舍,和他们一起吃食堂的饭菜。周娜表示,同吃同住同上课的十六天虽不易,但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就会充满动力。
种太阳与大王中学合作十六年以来,一直坚持“筑梦计划”奖学金这一项目,奖励品学兼优的大王中学应届毕业生,帮助他们顺利读完高中三年。
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学生继续求学,支教团走进了孩子们的家中,寻找今年的资助对象。
大王中学初三学生陈圣哲的家坐落在阳新县大王大厦,刚进入家中,成员们便被墙壁上的一块小黑板所吸引。只见黑板上写着:今天的早餐是绿豆汤和包子,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干净,爸妈不在家时请都自律,认真对待学习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陈圣哲的妈妈每天早晨出门摆摊前都会把一上午的事情安排好,中午再回家陪孩子。
陈圣哲的家里共有6个孩子,她的爸爸妈妈通过摆摊卖小吃维持生计,排行老二的她在学习之余不仅要帮助爸妈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懂事的她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阳新一中。
“实践育人,知行结合。”在新形势下,支教团不仅做好了支教,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深入了解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十六年来,武科大几代人在支教走访过程中,不断探索乡村发展历程、探寻乡村教育模式、调研当地生态环境、文明变化情况,目前已累计撰写社会实践论文上百篇,包括乡村经济、乡村教育、当地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颜家保看来,支教是双赢的智慧,社会暑期实践活动是思想教育的新形式。当今青年正逢其时,要勇担重任,埋头苦干,奋发有为。支教团和大王中学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