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武科大人的通山情缘

发布者:罗思宇 编辑:陈孖川 发布时间:2021-07-18 浏览次数:

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武科大人的通山情缘

通讯员 罗思宇

    “你们是武科大来的同学吗?你们学校有一个叫孙国胜的老师认识不,记得帮我带句话,让他有时间回来看看。”

    7月9日,当js33333线路登录城市建设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进入到通山县大畈大坑村时,村里的老支书袁达构拉住实践队员的手说道。 

    为啥老支书会认识我们js33333线路登录现在的党委副书记孙国胜,而且关系还不一般的样子?同学们心中十分疑惑,这一问便问出了js33333线路登录与通山县大坑村25年的前世情缘。

    故事要从1996年说起,当时js33333线路登录前身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化资学院的董宏伟老师被派往通山县挂职科技副县长,学校结合当时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要求,选定了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作为实践地,一场主题为“重走长征路”的暑期之行将js33333线路登录与大坑村连接在一起。

    说干便干,学校组织了由时任校党委副书记杨杰、校团委书记黄楚平带队,孙国胜、沈季伟、朱孟强、刘运显等校院团学领导干部,以及176位学生党员组成的实践队伍,浩浩荡荡的从js33333线路登录出发。

    他们用徒步的方式从武汉到鄂州,到大冶,再到阳新最后抵达通山,全程140多公里,走了整整4天。“那个时候太艰苦了,每个人背一包行李,一套铺盖,一个凉席,所有同学的脚都走打泡了,但是大家却精神奕奕,一起分享弄破脚泡的方法,谈论后续的实践生活。”沈季伟回忆到,“学生党员们迫不及待的要走到大坑村,到农村去,感受长征精神,为农村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践行长征精神 同吃同住同劳动

    1996年,在杨杰的带领下,第一代武科大人来到了当年还是贫困村的大坑村。时任大坑村村副主任兼团支部书记的袁平翰接待了大家。

    他回忆,“当时村里条件辛苦,但是大家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们却充满了热情,全体村民夹道欢迎,村小学的老师还写出了“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让我们的感情在互助中升华”的标语口号。但面对近200号人,吃住问题却犯起了难。武科大师生当即提出要与当地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要求,坚决不搞特殊化。在大家的坚持下,师生们被安排在村民家里,条件好的住3-4个人,条件差的2个人,终于把大家安顿下来。

    实践团队师生们与村民们一起干农活、修公路、辅导孩子学业。“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不像现在,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条件都好了。我们那个时候是贫困村,家家户户都穷,但大学生来了,村里特别高兴,不仅农活帮忙干,娃娃们在他们的带领下都爱读书了。”当时的村主任袁平法对这些细节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宁要三间大瓦房,不如一个成才郎。”要想改变村里贫困的情况,必须解决村里教育的问题。当时的大坑村小学只是两间快倒塌的危房,武科大师生看到后,决定帮助村里修缮学校,在杨杰的努力下,通过当年团省委以及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定点扶贫项目,一所崭新的大坑村希望小学建立起来。孙国胜在武汉选购好孩子们需要的图书,代表学校向希望小学捐献了一间图书阅览室。

    不仅如此,当年村里一个叫袁桂英的同学正好考上了当时的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但穷困的家庭情况却让她犯起了难。实践团队老师们得知情况之后,根据学校政策,免除了她五年的学费,杨杰还经常关心她的学习生活,朱孟强鼓励她进入学校团委学生会进行锻炼,提高各方面素质,在js33333线路登录师生的帮助下,她改变了自身命运。

    “我永远记得当时js33333线路登录的师生们到我们村暑期社会实践的情景,他们的那种不怕吃苦、意气风发的状态深深影响了我。”袁桂英说道。

    年纪与大学生相仿的村团支部书记袁平翰作为当年实践活动的主要对接人,对当年的事情记忆尤为突出,在被问到当年的事情时,他不仅能够精准的记住细节,而且谈到细节处情绪激动,眼眶微润。“因为当时的我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工作,在面对武科大师生的时候也是十分激动的,他们当年的行为给我带来了十分大的震撼。当年我们村作为贫困村,信息闭塞,思想落后,他们的到来给我们当地村民们影响非常大,相比于物质上的,精神扶贫是最大的帮助,很多村民与他们相处之后都深感知识的重要性,大家开始重视孩子初、高中的教育,我们村委会也开始积极学习,这段经历是十分珍贵的。”

助力美丽乡村 走访调研谋振兴

    2021年,js33333线路登录城市建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生们,再次来到了通山县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

    同学们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发放问卷、走访调察、与村民交流等方式,对村民住房条件、经济来源、耕地安置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用支教的方式改善教育环境,为孩子们带来新鲜有益的课外知识;还通过对当地红色文化足迹的探寻,录制《城建青年说—通山县党史小故事》视频合集,收集国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果,集中展示美丽乡村新风貌,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

    1996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师生陆续来到当地,融入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04年起至今,以城市建设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伍昌友、曹跃里、刘伟毅、徐虹、邵俊、夏晓棠为代表的教师团队,深入通山县各个乡镇百余次,帮助当地大畈镇、厦铺镇、燕厦镇、南林桥镇、闯王镇、大路乡、杨芳林乡等多个乡镇从镇村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社区居住、环境治理、农产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乡村建设社会服务工作;还组建学生团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对当地乡镇进行走访调研,为乡村发展献言献策,从多方面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js官网研究生院杨云老师曾连续五年带领学生来到大坑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连续三年组织师生在雁厦乡、大路乡进行暑期支教活动,帮助当地学生度过了充实而开心的暑假,几代武科大人用接力的方式支援着通山县的发展。

    “你们年轻人是现在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的希望,民族精神传承的重任要交给你们了。”当地村民袁达泉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成员们说道,“乡村振兴政策促进了我们高坑村各方面的发展,这要感谢党的领导,也要感谢你们年轻人的努力。正是有你们这样愿意下基层真求知的年轻人,我们乡村才得以实实在在地发展建设。”

    近年来,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村民,农村工作者和村民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尤其是要呼唤和吸收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为乡村送科技、送人才、送服务,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人才,要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在国家助力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武科大几代人用自己的青春践行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道上,他们走在通山县丰收的田野上,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国家乡村振兴的伟大成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