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地处武汉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创造了脉冲平顶磁场强度新的世界纪录。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2008年开始建设,大部分设备自研自造,国产化率达到85%。中心建成后,国内科学家基本不再去国外做实验了,还吸引了剑桥、斯坦福等众多的外国科学家。据中心主任李亮介绍:“美国从70T(特斯拉)到90T走了20年,德国用了15年,中国则是4年。”
去年6月30日,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投资9亿元、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精密重力测量大楼及山洞实验室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工建设。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说,省委省政府最近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科技创新20条”),聚焦构建重大基础研究平台,着力提升湖北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种子基金为年轻人铺路搭桥
2019年1月的武汉东湖,已进入深冬,在中科院水生所一楼的一间咖啡室里,殷战、胡炜两位副所长向科技日报记者讲述着他们的学术成长之路。
殷战,2005年回国工作,当时课题经费都不多。他牵头与所里的三位研究人员一起申报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开展斑马鱼的研究。殷战说,虽然当时省创新群体只有20万元的项目经费,但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在此基础上,殷战再接再厉又成功申请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拿到200万元的经费支持,为之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科技厅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经费翻了一番。湖北省科技厅基础处处长王东梅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目前基础研究计划聚焦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在科技人才最有创造力的阶段给予培养支持。她把湖北基础经费形象的称为“种子基金”。
王东梅说,“科技创新20条”明确将大幅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省财政将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今年还将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联合基金。
胡炜认为,自己就是通过“种子基金”一步一个台阶走到今天。他拿的第一个人才类项目就是湖北杰出青年基金,当时只有8万元。在此基础上,2013年他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他的团队拿到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17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据统计,近5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支持3836名青年科技人才,资助经费2.2亿元。通过多年对基础研究人才的持续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厚积薄发”效应已初步显现,高水平人才团队效果显著。近5年湖北省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85项,获批总经费65.1亿元。
近5年湖北省新获批国家创新群体和国家杰青显著增加,分别占2000年以来获批国家创新群体和国家杰青的43%和42%,特别是近两年新增国家创新群体数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北京。
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更接地气
地处js33333线路登录青山校区的“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
“我们的科研经费有大幅度的提升,纵向经费翻了一番多。”1月16日,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顾华志向科技日报记者历数着实验室5年的变化。实验室作为第一单位的SCI论文翻了6倍;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数翻了一番;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二等奖的成果翻了一番……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高端人才非常有吸引力。”湖北大学科发院院长肖德说。湖北大学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实验室去年被正式列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因为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近3年来吸引了30多位高层次人才,其中获批“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5人,获批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计划”等省级人才20余人。
在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列了许多科研成果转化的样品和部件:有各种各样的用于冶炼的耐火材料,其中很多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或领先地位;有短流程生产出来的高强度轻量化的轿车用钢;有为重载高铁研制的“纳米结构高强度贝氏体钢轨”。顾华志介绍,他们与中铁大桥设计院、宝武集团、中信集团、兴澄钢铁等合作开发的新型桥梁钢已经用于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梁——沪通长江大桥。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说,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助力省属院校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优势学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强化和推动作用,同时对提升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区域创新优势也起到了引领作用。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1/22/content_41342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