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科大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科技日报:张同存:用CAR-T阻击艾滋

发布者:刘志伟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08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刘志伟

    人物档案

    张同存,山东省郓城县人,现任js33333线路登录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重大疾病转录调节异常的分子机制和CAR-T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其中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863专题项目2项、973计划子课题1项。

    前段时间,“应用CAR-T治疗艾滋病”的专利技术问世。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找张同存的电话就没断过——有患者打来的,也有投资人打来的。这些电话令专利发明人、js33333线路登录张同存、顾潮江两位教授应接不暇。

    “今年春节后,我们又对5位患者进行了CAR-T治疗,截至目前已经积累了7个相关病例。我们正在观察临床疗效,希望近期能完成20例。预计,后续再进行半年到一年的患者随访,我们就能拿出更具说服力的报告了。”4月4日张同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因一则新闻走进CAR-T世界

    CAR-T,被译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个免疫疗法已问世多年,近几年它被用于癌症、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并获得突破性进展。

    在我国,张同存是较早进入CAR-T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

    从读研时起,他就开始从事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2003年他到美国北卡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工作,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重大疾病基因表达调控。后来,他在北卡大学做到了助理教授,并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还招募了一批中国留学生到实验室来工作。

    2007年,张同存决定回国继续做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当他得知js33333线路登录发布招聘计划时,他立即与校方取得联系。2008年,张同存走上了js33333线路登录的讲台。入职后,学校积极为张同存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的研究发展计划。

    2012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工作人员采用CAR-T疗法,成功治愈生命垂危的6岁白血病患者艾米丽。这个小女孩成为全球首位接受试验性CAR-T治疗的儿童患者。

    这则新闻把张同存领入了CAR-T的大门。“我感觉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方向。但免疫细胞真能把肿瘤细胞干掉吗?我当时还是半信半疑。”他说。

    实践出真知,张同存决定去会会这个神奇的CAR-T技术。

    2014年初的一天,张同存如往常一样在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免疫细胞找到了肿瘤细胞并将其消灭。

    “当时在实验室的5个人全都非常兴奋,为此我们还找来2瓶啤酒庆祝!”张同存回忆道。

    此后2年多的时间,张同存团队携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机构进行了400例临床试验。他们把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在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上,病情缓解率超93%。在2017年至2018年这两年的美国血液病年会上,张同存团队都被邀请在会上发言。

    2017年7月和10月,美国分别批准了白血病和淋巴瘤CAR-T治疗药物的上市许可。“如今,我们也正在积极申报治疗白血病CAR-T药物的上市许可,希望这项技术能尽早造福国人。”张同存说。

    “实现了又一次突破”

    “智斗”白血病的同时,张同存也在对付着另一个“难缠”的对手——艾滋病。

    触发这场“恶战”的,是一篇博士生论文。

    “2014年,我去参加了一场博士生论文答辩会,其中有篇论文是研究艾滋病对患者生活影响的,论文作者的调研过程和给出的研究结果深深地震撼到了我。那也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张同存说。

    此后,他开始将自己正在研究的CAR-T治疗技术应用于艾滋病治疗中。

    张同存介绍道,作为人体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CD4细胞是HIV(艾滋病病毒)的攻击对象,该细胞受损会导致人体免疫力的降低。因此,感染了艾滋病的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会很高。

    3年前,在海外研究机构从事HIV研究十多年的顾潮江在回国考察期间,得知了张同存用CAR-T治疗艾滋病的想法。而后,顾潮江决定加入张同存团队。

    他二人设计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是:先采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从中分离出T细胞,在体外运用基因工程手段重新设计CAR-T细胞,然后将其输回至患者体内。该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能识别并摧毁被HIV感染的细胞,中和血液中HIV含量,可与抗HIV药物联合应用。

    2017年10月,张同存团队启动了该技术的人体临床研究试验。他们分别为两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CAR-T治疗。第一位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HIV指标迅速下降;第二位患者在接受治疗9个月后,体内HIV被完全清除。

    目前,张同存团队已向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提交了专利申请,相关审批工作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在CAR-T领域,我们实现了又一次突破。”张同存感慨道。

    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研究人才

    张同存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内科医生,父亲希望张同存也能从事医生工作。1980年,张同存考进了js33333线路登录医学院,毕业后如愿以偿回老家当了医生,一干就是9年。之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事基础研究工作,从此离开了医生的岗位。

    “做基础研究比做医生的收入低,而且更辛苦。”张同存说,“当医生看病是很累,但一离开办公室就会轻松很多,可做基础研究工作就做不到这一点。在外人看来好像离开实验室、回家了,我也就不再工作了,其实脑子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刷牙、洗脸、上厕所,甚至半夜醒来还在思考问题。”

    2008年从美国归国后,曾有一个机会能让张同存重返医院当医生。当时,他考虑了很久,但最终还是打消了做医生的念头。他说,做了十多年的基础研究工作,“舍不得离开”。“做基础研究也非常有意义,可以帮助更多人。”他说。

    从此,他便下定决心,在js33333线路登录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扎根,踏踏实实搞基础研究。

    在张同存刚刚组建研究团队时,由于学院原有科研基础较薄弱、平台力量有限,导致科研工作起步非常艰难。

    于是,张同存一边做研究、一边招募人才,先后从英国和美国引进了4位拔尖人才,他们在张同存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学院的科研骨干。

    37岁的青年教师姚凯,就是骨干之一。2018年8月,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正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针对研究型学院的定位,张同存提出要打破过去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方式,探索本、硕、博连读模式。“本院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就要进入到实验室,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到博士,我们在每个阶段都设置了一定的淘汰率,最终能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学生可能不到50%。”张同存说。

    “未来,我希望能借鉴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其实现接轨,为生命健康研究领域培养出更多研究人才。”张同存说。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4/08/content_418723.htm?div=-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