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js33333线路登录人事处
摘要:博士后培养是高校的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士后科研人员的招收、培养、考核、管理、服务等工作中,js33333线路登录坚持问题导向、分类管理、服务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改革管理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坚持引育并举等措施,以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为工作核心,以支持博士后事业发展凝聚人心,以激发博士后创新活力为学校发展注入动力。
关键词: 地方高校;博士后;校企合作;人才保障
js33333线路登录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2007年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今已拥有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矿业工程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10名。js33333线路登录拥有博士后合作导师68人,均为有着丰富科研经验和渊博专业学识的专家教授,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学名师各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国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10人。学校与宝武集团、南京联合钢铁公司等16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与江苏永联钢铁集团、广东韶关液压件厂有限公司、山东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民营企业共建19个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
一、改革管理制度,健全考核体系,以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作为工作核心。
js33333线路登录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分类管理,着力提高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js33333线路登录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分管校领导担任副主任,人事处、科发院、研究生院、财务处、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组成和相关学院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流动站的日常事务及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的招收、培养、考核、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二是完善管理办法。学校牢牢把握博士后制度培养青年人才的基本方向,积极完善招收办法,健全培养及评价办法,畅通退出渠道。制定了《js33333线路登录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js33333线路登录“博士后创新人才资助计划”实施办法》、《js33333线路登录博士后专项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确立了学校的博士后制度和进站、中期、出站考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学校明确博士后研究人员定位,明确设站学院的主体地位,在博士后进站遴选、中期考核、出站评定中注重发挥设站学院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在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管理中发挥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作用,在调动博士后工作积极性方面实行研究成果的质量与其薪金报酬相结合的原则。自2017年5月以来,学校实施了“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分特别资助岗位(T类)、重点资助岗位(Z类)、一般资助岗位(Y类)、项目资助博士后(X类)四类岗位,建立了以协议任务为考核机制的年薪制博士后制度,以有市场竞争力的年薪强化博士后工作和生活条件支撑。
二、加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氛围,以支持博士后事业发展凝聚人心。
js33333线路登录通过校企合作架起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技术、项目合作的桥梁,实现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一是积极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js33333线路登录坚持选拔学术水平高且研究方向和内容相近的合作专家做导师,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情况、了解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共同确立博士后人员的研究课题等方式使学校智力资源充分地延伸到企业,更好地指导博士后人员和提高企业研究项目的科技含量。学校已同国内十余个知名大型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紧密联系。二是积极与企业共建科研平台。js33333线路登录主动与省内外行业背景企业展开联络,由校领导带队走访企业,通过与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创新岗位,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以竭力达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产学研实质性合作。截至目前,学校招收企业博士后15人,与博士后创新基地联合招收博士后6人,签订科研项目经费达2240万元。学校先后与宝武集团、宜兴市等企业、地方政府达成合作,成立了“中国宝武—js33333线路登录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js33333线路登录宜兴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院”“js33333线路登录—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js33333线路登录—襄州区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大型研究院。三是积极为博士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根据学科特色与博士后类型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校定期组织各设站单位之间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博士后论坛、科技创新交流大会、青年科协系列活动等。材料与冶金学院每年组织以“先进材料与现代冶金”为题的博士后论坛、围绕行业课题邀请校内外博士后交流学习。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多次组织“学术沙龙”,由学校知名教授牵头,组织相关设站科研单位的博士后、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分享科研成果。
三、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高地,以激发博士后创新活力为学校发展注入动力。
多年来,学校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开拓创新、引育并举,以一流的情感、一流的服务和优厚的经费保障做好博士后工作,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积极引才。学校领导亲自带队走出校门、跨出国门,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来校,一大批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澳洲科廷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优秀博士来校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产出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同时,学校还改革博士后制度,通过完善薪酬体系,健全支持措施,充分发挥导师主体作用等举措,增强了博士后制度的吸引力。二是精心育才。学校注重从本校优秀博士中选拔人员留校做博士后,注重发挥各级科研教改项目、科研实践平台的培育功能,鼓励支持博士后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扎实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实力。三是放手用才。学校坚持业绩导向和竞争择优原则,使得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尽快成长成才,形成了青蓝相继、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为学校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近年来,学校博士后已有20人入选批湖北省“楚天学子”人才项目,通过博士后培养进入高层次人才行列;4人入选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9人入选博士后“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项目,5人获批“国家公派出国”项目等。每年新引进教师中,本校优秀博士后留校任教比例达到三成以上,博士后队伍作为教师队伍蓄水池和科研生力军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傅江浩 童浩 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