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肖杨 通讯员周滢滢 刘宏鑫
弟弟放弃了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的推免机会,双胞胎哥哥则放弃了清华大学专硕、中科院等推免offer……为了能在未来继续一起学习研究,来自咸宁的周海和弟弟周洋兄弟俩相约同一所大学。日前,还在上大四的他们一同被提前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直博。
四年没有一张合照 哥俩将大学当高三
2016年高考时,周海和周洋分别被js33333线路登录和湖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其实我算是发挥出色,弟弟则有些失利。”高考多10分的周海说。
周洋说,当时自己特别不服气,就想着要在大学时证明自己,“未来肯定要读研,所以要将大学当高三一样对待。”兄弟俩约定共同进步,共同钻研。
大一时,周洋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提前把考研的数学真题全刷了一遍,“虽然大学讲究自主学习,和高三刷题不一样,但牢牢打下了我的专业基础。”大一结束,周洋凭借专业综合测评第一的成绩,顺利入选湖北大学荣誉学院——楚才学院。“一想到弟弟都进保研率百分之四十的学院了,我也不能松懈,以后要考研到同一个学校。”周海回忆,看到弟弟这么拼,他也一路埋头学习,天天泡在图书馆,“几乎每天都去,一直待到闭馆。”
虽然同在一座城市,但因为都埋头学习,兄弟俩见面很少,大学四年下来两人连一张合照都没有。然而,两人的手机号只一个数字不一样,弟弟的微信名叫“sea(大海)的老弟”,诸多小细节是属于理工科兄弟俩心有灵犀的浪漫。
寒暑假也很少回家 一起组课题做研究
大二开始,两人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参加各种比赛,进入老师的课题组,哥俩一起组课题。周海参加了学校多个科技社团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技能,周洋也进入学校老师的课题组,完完整整地学习如何做科研。
到大三时,周海进入了学院陈姚节老师的计算机仿真控制研究室,在一个以研究生为主的团队,他作为一名本科生也不甘落后。为了验证前期设计的算法,周海大三寒假在家编写程序代码,大年初六就来到实验室了。
大学期间,兄弟俩寒暑假基本都在学校学习研究,约着回家也呆不了几天,就又各自回校争分夺秒学习科研。因为学的是同一个专业,遇到问题时,两人有时候会相互启发碰撞。“我们各有优势,哥哥的学校偏工科,带给我很多软件工程思想启发;而我经过完整的科研训练,给了哥哥一些经验。”弟弟周洋表示。
大三时,因为经常一起碰撞,两人一起组队,合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为了这个课题,兄弟俩见面才多了起来,“经常是我坐34路公交,从黄家湖到沙湖找我弟。”周海表示。
互相鼓励同进华科 未来想留汉搞科研
“现在读博压力也很大,搞科研也要坐好冷板凳,所以我们相约到一个学校,也是给彼此打气和鼓励。”周洋笑着说,从小到大,他和哥哥都是你追我赶,父母很少操心。
高中阶段,哥哥给弟弟补英语、语文,弟弟教哥哥数学,两人成绩都有了大的飞跃;大学时,哥哥是班上团支书,弟弟则是自己班上的班长,都热心班级事务。兄弟俩家庭并不富裕,妈妈因为患病常年在家休养,爸爸远赴国外打工,“上大学时,把能拿的奖学金都拿了,生活费不让父母担忧。”他们说。“作为从武汉走出来的学子,将来我们也希望能留汉进行科研工作,攻克计算机存储器芯片卡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对于接下来在华科的学习生活,兄弟俩充满期待。
http://ctdsb.cnhubei.com/ctdsb/20191029/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