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我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吗, 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请大家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是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
1月23日,在与护理部大护士长姜萍的微信聊天中,李慧冒死请战:“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
这段话源自js33333线路登录附属天佑医院(同济天佑医院医联体,下文简称 “天佑医院”)一位抗疫一线护士的“请战书”。
1月23日,在与该院护理部护士长姜萍的微信聊天中,原肿瘤科护士、现为隔离四病区护士的李慧坚定表达了意愿:“大家都在努力,即使害怕,我也不会退缩……关键时刻也不会逃避,老师没有放弃我,我也不会做逃兵。”
1月23日,在与护理部大护士长姜萍的微信聊天中,李慧冒死请战:“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
自1月17日小年那天算起,彼时,李慧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七天。
起初对于新冠病毒认识不深的她,这时早已深知一线工作的危险性。尽管李慧清楚自己也可能遭遇不幸,但她仍决定冒死请战:“年轻一代应该有担当。我还没有结婚,没那么多顾虑和牵挂;我也不是独生子女,万一发生意外,我的父母还有人照顾。作为医护人员,我不能退缩;作为一名武汉人,在这个时候,我更应该冲在前面。”
李慧作出这一决定时,父母并不知情,他们更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如此前电话中所说,因为肿瘤科排班而无法回家过春节,而是早已加入到了照料护理隔离病区患者的行列之中,每天都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因为不想让家人担心,李慧一直没把这件事告诉父母。直到1月30日,她的堂姐夫将医院相关新闻发到家庭群中,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段时间她一直在隔离病区工作。
“我父亲上午看到消息,下午终于忍不住打电话过来,问我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没有跟他商量。我以为他会很生气,但是他没有。”李慧说,父亲仿佛有千万句话想跟她说,但最后只说了一句:“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李慧的家乡,在武汉市黄陂区。她的父亲李智,是当地电信网络的一线维护员,负责8个村和1个社区的网络维护。春节以来,他每天都走村入户维修网络。因为交通管制,他只能骑自行车前往,最远的地方有20多公里,往返需骑行3小时。为让家人安心,李慧每天睡醒或者下班休息空余时,都会在群里报个平安。“最近这段时间,每天报平安就像打卡上班一样。”李慧笑言道。
“脱下防护服,能够畅快呼吸的感觉真好!”
1月25日,天佑医院接受使命,成为第三批被征用来收治发热病人的14家定点医院之一。在此之前,医院已开设了发热门诊。
1996年出生的李慧,毕业后于2018年8月入职天佑医院,成为一名肿瘤科护士。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李慧被调配到呼吸二病区,之后成为隔离四病区的一名护士,主要负责病人的治疗与生活护理工作,如清理病人的大小便、采集咽拭子、给病人抽血、给病人发放早午餐,以及其他基本治疗等,有时也会在病区内做卫生和消毒工作。
在抗疫之初,武汉前线医疗物资一度十分紧缺。而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时,又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面罩等。因而,医院会严格控制物资的使用,每天有多少人上班、需要多少套防护服,都会提前统计备好。为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轻工作压力,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医院逐渐捋顺了抗疫时期的工作流程和机制,对班制进行了调整,将此前的8小时一个班缩短为6小时一个班。
“从进入隔离病区直到一个班结束的6个小时内, 我们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既不能喝水、吃东西,也不能上厕所,否则,进入时穿的防护服就报废了。”李慧告诉《中国青年》杂志记者,为了顺利开展每日的工作, 她每天会定一个闹钟,提醒自己在上班前的两个小时喝水、吃饭,此后直至下班前,都不再吃喝了,而且医院所有一线医护人员基本都是如此。如果碰上生理期,一些医护人员甚至会用尿不湿。由于防护服几乎密不透风,在里面待上六个小时, 人难免会发闷,大家的防护服每天总是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而在结束当天工作、脱下防护服时,每个人的脸部、额头上也都会被口罩、面罩压出深深的印迹。
“每次脱下防护服,第一感觉就是,能够畅快呼吸的感觉真好。”
穿上防护服后,整个人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全副武装”之下,谁也不认识谁。所以进入隔离病区前, 大家一般会在防护服上给彼此写上名字,并写下“加油”等字样。李慧有时也会在同事的防护服上画一个笑脸,为对方打气。
“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是对大家最大的帮助”
“我觉得,每天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害怕也没有用。”李慧坦言,每天在一线工作,她也曾害怕过,尤其是在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危险性,身边也有同事被感染后,她的内心曾有过一丝忐忑。但当她看到所有人都在一起努力时,便觉得充满了力量。
“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只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是对大家最大的帮助。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自己都表现出害怕、抱怨的话,那么病人肯定会比我们更害怕,因为他们住在医院里能接触到的只有我们。我们传播出正能量,才会让他们更为积极地接受和面对治疗, 也才会更快地康复。”李慧说。
截至3月6日,js33333线路登录附属天佑医院已经开设了11个隔离病区,1个重症ICU隔离病区,1个发热门诊(6个诊室),收治入院患者885人,治愈出院455 人;开展肺部CT检测共计7982例,开展核酸检测2762份,日均最高157份,新冠肺炎中医药使用率98%。全院1200余名职工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按照上级要求,2月27日,医院开始接收非新冠肾透析患者。
在抗疫一线,李慧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抗击疫情的决心。“我们医院一直发扬党员优先、先进优先的号召,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勇担重任,而我不是党员,所以就想积极入党,向党员靠拢, 更好、更有底气地去一线战斗。”
在隔离病区,李慧与同事们一道,每天既要负责病患的治疗、护理工作,督促他们好好吃饭、多喝温开水,还要舒缓和安抚患者的情绪。有的患者在生命体征有所波动时会很紧张,会反复问:“护士啊,我这正不正常啊?血压正常吗?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医护人员便会耐心温和地告诉病人:“你要好好配合我们的治疗,不要太担心,如果发现什么异常,我们会告诉你的。”像这样的话,李慧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她深知,这种时刻,让病人树立乐观的心态、建立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尤为重要。
在李慧与同事们的精心照料下,2月16日,天佑医院送走了开科以来的第一批出院患者,所有人都很开心、很有成就感。2月19日,在护士长姜萍带领下,隔离四病区的医护人员分别到每个病床前为患者们加油打气,并送上大家亲手折的纸鹤。在这个危难时刻,一只只小小的千纸鹤, 寄托了大家的一份心愿——患者早日康复、幸福安康。
截至3月6日,该院隔离四病区已累计出院42位患者。
等抗疫结束后,一起重新过个“年”!
《中国青年》:大家都称医护人员为白衣天使,但其实你们也是凡身肉躯、也有亲人与家庭,你如何看待医护人员的职责使命?作为一线护士,对于生命、对于人生是否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理解?
李慧:我们的护士长姜萍老师跟我讲过,医护人员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职责就是救助,我们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就是对大家最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无愧于这身白大褂,无愧于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最初上班时,有病人在我班上去世,那时我的内心很煎熬。看着家属痛哭,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掉眼泪。后来在肿瘤科,病患离世的事情更常见了,每次有病人走,内心都会不舒服。但我想,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所以我只希望他们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能走得更安宁些、更舒服一些。我觉得,人应该好好活好当下, 想做什么、有什么梦想一定要去做,就怕有一天为时已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
《中国青年》:此次武汉遭遇新冠病毒袭击,作为一名武汉人,你有何感受?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抱有怎样的期待?
李慧:我小时候出生在农村,在武汉黄陂的镇上长大,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娃。我挺喜欢武汉这座城市的。这次武汉乃至全国都遭受病毒折磨,我很心痛。最近,我做梦都会梦到抗疫胜利的情形。我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武汉能尽快恢复到以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样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出门去见自己想见的人、拥抱自己想拥抱的人。今年春节至今,我还没有回过家。我们很多工作人员也都没有回家过年,所以我们都很期待回家那一天。我甚至还设想,等抗疫结束后,大家能不能重新过个“年”呢,好好吃个团年饭,跟家里人好好聚聚,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那种感觉多么美好啊!
《中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国家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作为和全国各地对武汉包括湖北省的支援?
李慧: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力量,也感受到我们的民族很团结,真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都在为武汉、为湖北捐赠物资、派遣援助队伍。之前,我们医院还收到甘肃寄赠的苹果,有这么多人都在关心着我们,这种感觉很暖心,也让我们更有底气打赢这场仗。
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
《中国青年》:作为 95后,你觉得自己在此次举国抗疫战斗中有怎样的成长?
李慧:我是1996年出生的。这次抗疫是我们90 后、95后一代人经历的一次重大国家磨难,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也是一次重大考验。就像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见证了80后一代的成长一样,这次坚守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快递员、建设工人、志愿者等等,大多都是 90后。我相信,90后一代人会在这次抗疫中,在心理上、在对国家力量的感知上、在对社会的认识上,都会有很大的成长。可以说,这次抗疫对我们是一次催长。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还小、还很年轻、还是爸妈的宝贝,是被关心、被保护的对象。但现在,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也有能力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这种感觉很好,会觉得自己更加独立了。就像之前我不想告诉家人自己请战上了一线,我觉得这件事自己可以扛下。他们知道了之后,可能团年饭都吃不好了,除了在家里担心我、徒添他们的烦恼,也给不了实质的帮助。所以,不告诉他们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长大仿佛就是那一瞬间的事情。
我身边的同辈朋友,也基本和我一样是学医、学护理的。在这一个多月的抗疫过程中,他们也大多在一线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恪尽职守,为抗疫胜利贡献着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大家都在一起努力的感觉很好,满满的正能量。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胜这场战“疫”。@文/本刊记者 徐吉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5MjUwMw==&mid=2650882683&idx=1&sn=620075ab8a094ebc4ad8500f7317c1e3&chksm=84966a83b3e1e3957346a69dcdb0bf68074525a1b3a7ae1226b22a0158d487b725a33d19bfe9&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83581558885&sharer_shareid=e5c2bb38cae22d1c59f09cfc27736145#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