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虎琛 见习记者王思淇
刘青松,js官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青年教师,湖北省引才计划教育项目入选者。2018年12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年1月入职js官网。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实现了信息学院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零的突破,在国际权威期刊 Automatica、IEEE Trans.和《自动化学报》等期刊上发表SCI和EI学术论文30余篇。
小时候的刘青松,便梦想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民教师。在他眼里,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极大的影响。现在的他,践行着扎根教学科研一线、三尺讲台守初心、无私奉献德育人的使命。
耐得住寂寞 静得下心来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研究者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刘青松认为,做好科学研究先得静下心来,遇到难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成为研究生后,在导师林怡平的指导下,他开始了对“动力系统分支理论与混沌”的研究。刘青松回忆说,最开始阅读论文可谓举步维艰。“想过放弃,但一想到成为老师的目标,便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于是,通过不断阅读导师推荐的文献,结合师兄师姐的提点,他在做论文方面有了进步。
在寝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三点一线”的读研过程中,刘青松在研二时,便已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获得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校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科技成果竞赛一等奖等荣誉。之后,他提前半年毕业,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博士生。
为推导“中立型时滞系统的输入时滞补偿”的控制器显式表达式,他每天早上8点到达实验室,一支笔、数张白纸、一套桌椅,就可以让他静坐15个小时。匆忙解决三餐,其它时间他都不停地在草稿纸上进行演算推导。一坚持就是三个月,书桌上成摞的、写满的演草纸,见证了他的努力。
一个周末的晚上,刘青松在导师推导了一部分的基础上,继续推导剩余部分,成功地解决了控制器的显式表达式难题。这一成果发表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Automatica上。
进入js官网教书后,除了上课时间,刘青松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都在办公室进行科研探索。家住学校附近的他,节假日也经常在办公室。受刘青松的影响,他的研究生们也变得爱“泡”在实验室了。
面向科技前沿 精益求精做研究
步入科研道路后,刘青松在博士生导师周彬的引领下,进入了控制理论这一领域,开启了对“输入时滞补偿”这一前沿方向的深入研究。
刘青松回忆,每次修改论文时,周老师让他坐在旁边,一边修改,一边讲解。“周老师认真打磨论文的每一处,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刘青松说。
面向科技前沿方向,博士后合作导师柴利引领刘青松进入了“社会网络观点动力学分析”这一领域。“为了培养我在观点动力学分析方向的兴趣和思维,柴老师让我同他一起深入探讨,提出新见解和研究思路。”在柴利指导下,刘青松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代表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将其发表在国际权威SCI期刊IEEE Tra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和IEEE Tra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上。
“两位导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在科研方面愈发得心应手。”刘青松感慨道。在成为硕士生导师后,刘青松延续这种教学精神,让研究生研读自己挑选的论文,并提交学习报告,每周都与研究生开展3个小时以上的学术讨论。
针对“社会网络上观点动力学的前沿”问题,他让学生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讨论,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根据学生们的能力及兴趣,给他们指定研究方向,让学生快速进入研究状态。
在带学生的两年里,刘青松已成功带领研究生在国内自动化领域权威EI期刊《自动化学报》上发表论文2篇。“刘老师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能较早产出论文。”研究生习晓苗说。
做好每个“第一次”
第一次面对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刘青松面临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
数学专业出身的他,对自动化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与DSP系统》知之甚少。为了上好这门课,他花了一整个暑假的时间,做研究、钻研教材。刘青松强调:“教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对课程有透彻的理解。”
此外,刘青松还担任着信息学院自动化类2202班的班主任。这也是他第一次当班主任,在青山校区办公的他,即使很忙,也常抽空去黄家湖校区给学生开班会,解答学生的疑惑。
自动化类2202班的王保旭对robomaster大赛的算法学习有困惑,迷茫的他在深夜向刘青松提问。刘青松看到消息后主动打电话交流,向王保旭强调了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算法学习的方法。“与刘老师交流完之后,我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明晰了努力的方向。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仍充满感激。” 王保旭说。
本科生张世谦在刘青松的指导下,毕业设计获得js官网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于去年成功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胡帅康、田洪雨分别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刘青松说:“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成长成才,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快乐。”
“我相信他将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突破,很快会成为在武科大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且育人经验丰富的年轻骨干。”现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柴利期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