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学生
首页 / 学者学生 / 正文

廖兴华:爱岗敬业,科研路永不停歇

发布者: 编辑:陈孖川 发布时间:2018-08-31 浏览次数:

廖兴华:爱岗敬业,科研路永不停歇

见习记者 朱博雅

灯火通明的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设备仪器交杂作响的实验室……廖兴华不停地往返在各个实验室,或与学生交谈,或埋头苦干,勤勤恳恳,一如既往。

现年33岁的廖兴华,2015年博士毕业加入js官网。自入职以来,主持了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和2项校级项目,在国际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1项获得授权。

几年来,共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1名,其中1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已经顺利毕业。

自己做科研,指导研究生做科研,鼓励本科生做科研,认真严谨,“科研”路上步履不停。

兴趣使然 严肃认真对科研

“科研这条路是没有终点的,需要不断深入,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实验仪器的进步,生命科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从2007年开始接触生命科学实验至今已十余载,从刚开始连处理小白鼠都很生疏到如今硕果累累,靠的不是项目有成果后的名利,而是兴趣与热爱。为了了解科学前沿,能不断有新的创意与想法,廖兴华不断学习,阅读大量文献。

“失败是我们的常态。”在研一的时候,要开展心肌肥厚的国家项目,需要建立原代心肌细胞分离纯化培养体系,大量的失败一直到学长离开都没有成功,许多同学都劝廖兴华放弃,但是他却坚持下来了。

“对科研的态度一定要是严肃认真的。”在实验室里,廖兴华经常废寝忘食,忘了时间,以致于不止一次被锁在了教学楼内。“现在实验室在二楼还不太高,万一被锁在了实验室还可以翻窗下楼。”廖兴华打趣似地说着。

实验设备有限,实验材料有限,人手有限,而实验进度却不等人。廖兴华坚定地说道:“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也要做。实验做到了这里,需要熬夜等结果,那肯定是不能离开的。”

诲人不倦 培养科研人才

“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学生可以超过自己。”

如果将教书比作工厂生产线,许多老师都只是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环节做流水线工作,而廖兴华却是将学生从起点开始指导。

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时,廖兴华从来都不会让学生只做实验里的某一个环节,而是每一个课题都会让学生从头参与,尽可能多的掌握实验技能。只提供可能的想法与思路,再由学生自己大量查资料做实验,不断探寻。

实验期间,廖兴华更是细心地一个个单独询问学生项目进度。正在就读研三的姚奥激动地说道“廖老师真的非常认真负责,他自己本身的工作就很多了,但他却每次都单独找我们谈话,指导我们往下进行。”

或担心问题太小不值得找老师问、或学习不够主动、或害怕打扰老师……“真正让学生与我们做老师朋友,让他们主动问问题还是有些困难。”廖兴华坦诚地说道。学生难以主动找老师,那廖兴华便主动出击,一来指导更有针对性,二则更高效率。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于2017年正式成立并招收第一届生物技术本科学生,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顺利成长,廖兴华自告奋勇担任班主任。

“只有先有兴趣,才会去想了解。”为了让生物技术1701班的同学更了解专业信息,廖兴华特地邀请张同存院长给本科生们作讲座,讲述这一学科特点与发展。

同时,廖兴华从大一上学期起便不断鼓励生物技术1701班的同学走进实验室,还特地安排研究生学长学姐带着本科生做实验。尽管本科阶段所学的内容很少,也难以做出成绩,但出于提高学生兴趣,为将来读研打基础的目的,廖兴华依旧积极鼓励他们。在他看来“只有在实验室里接触过实物,真正见过这些细胞,他们才可能问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才会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在他的指导下,研究生项园获得2016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6年研究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和2017年研究生创新创业二类项目,研究生李佳蓬获得2017年研究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鼓励与指导本科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本科生王根鑫、徐瑞丰、韦思甜、王涛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肩扛多责 心系学院发展

廖兴华现任生科学院副教授,兼任生科学院直属党支部纪检委员、生科学院生物学系主任、生物技术本科2017级班主任。

院里没有专职的科研秘书,廖兴华就承担起了科研秘书的工作。组织老师们完成了申报科研项目、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生科学院成立后,廖兴华又承担起学院装修改造总协调人的工作。从实验楼的功能设计到初步设计、细化设计,从咨询专业公司到与设计院反复沟通,廖兴华不厌其烦,多次往返黄家湖、青山、洪山校区,同基建处、设计院进行沟通、协调。即使在暑假等节假日时,他都坚守岗位,深入基层,监督质量与进度。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也是。家里要装修,学院也要装修,事情就要分一个轻重缓急了。”廖兴华说道。

在担任班主任时,组织拔河增强班级凝聚力,制定班规加强班级管理。为了建设好班级,廖兴华不遗余力。

即使再忙,廖兴华也几乎参加了每一次班会。“廖老师几乎每次班会都来了,有的时候可能只简单的听个重点或者把他要强调的部分说完,就急急忙忙赶去实验室。”生物技术1701班的王根鑫说道。

身兼数职,但从未忘记本心。科研,廖兴华一直在路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