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影响力系列报道之十】
环保专家的绿色梦想
记者 梅海兵
王黎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js33333线路登录“香涛学者”。主要从事矿冶废弃物化学处理与有价金属回收、矿冶废水化学与生物治理、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应政府部门邀请,担任过环保应急专家和反恐专家;为大型国企进行过环保改造,也为区域环境保护提供过规划方案;身着防护服,在污染核心区提供过技术指导;挽起裤腿,在田间地头收集过监测数据……
三十年来,王黎教授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但专注环保的初心始终不改,为的是一泓碧水映蓝天。
一
石化的废气通过烟囱往外排放,尽管150米高的烟囱把废气送往高空,但刺鼻的气味还是影响周围居民数十年,居民苦不堪言,企业也无奈,当时的技术只能处理到这种程度。
“这种气味非常臭,周围的居民不敢开窗户,甚至不敢在外面凉晒衣服,怕衣服上有臭味,并且还有毒,长时间吸入这种气体,还容易麻痹神经,一旦浓度超标,容易导致人窒息性死亡。”王黎介绍说。
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企业已经不能这么“肆无忌惮”地排放废气了,急需找到新工艺、新技术对现有的生产进行革新。石化找到了js官网王黎教授,向这位环保专家“请求支援”。
以前,企业通过燃烧,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处理,不仅处理结果对周围居民造成严重影响,还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采用王黎的技术后,废弃物和有毒气体通过循环技术,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这项技术有15项国家专利提供支撑,工艺流程的设计、生产设备的制造、测试系统的调试都是课题组老师带着学生做的,企业的工人也参与其中,一个大项目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和企业技术骨干。”
企业解困,居民受益。这项历时三年的工程,让企业环保的包袱放下了,也让居民免受“呼吸之苦”。“一项成果能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作为科研工作者,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欣慰的。”
二
孝感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摊开孝感地图,?锥?湖泊(王母湖、野猪湖、白水湖)像一颗颗珍珠,点缀着?状ù蟮亍5?是,近年来由于当地管理混乱,规划不合理,造成?锥?湖流域生态环境破坏、水质恶化、景观破坏。
根据孝感城市发展规划,野猪湖、王母湖定位为生态观光区,白水湖定位为湿地涵养区,孝感市委市政府把?锥?湖地区保护和治理提升重要议事日程。如何保护?如何治理?当地政府“犯难”了。
当时,孝感市正与js官网谋求全面战略合作,长期从事环保研究的王黎应邀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王黎教授团队与孝感市环境保护研究所一起,对?锥?湖泊流域进行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科学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环境监管等。
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控制区域内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和其他污染源,遏制野猪湖、王母湖、白水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使?锥?湖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明显改善,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
该项目被纳入全国54个生态良好湖泊保护试点,为当地争取到中央各类专项资金16000万元。最直观的感受来自村民:城里来旅游的人多了,到当地投资的企业多了,不出家门就可以让荷包变鼓了。
“我们完成的《?锥?湖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等三个报告,探索出了建立优质生态湖泊的保护机制,成为生态湖泊保护的‘样本’。”王黎说。
三
“如果你在开元公馆买房子,是楼层高污染小还是楼层低污染小?是朝本溪街污染小还是朝建设二路污染小?”说起《机动车尾气区域污染与分流系统减排和控制》项目,王黎教授连续发问。
对于城市大气污染,王黎很早就开始研究。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城市大气污染源进行解析,可以对不同车型的机动车产生的污染进行分析,并通过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详细的分析报告。
“从小的方面讲,利用该技术,可以很快检测出在哪里买房噪音、PM2.5可以到达最小,从大的方面讲,利用该技术,在城市规划时可以很好地设计城市风道,让‘穿堂风’进城不再受阻,减少城市雾霾。”
在静稳无风、大气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容易堆积。因此,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将雾霾等污染物吹走,成为城市除霾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城市规划时,要充分考虑通风廊道设计。
王黎说,以武汉为例,随着大规模开发建设,城市通风环境恶化,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加剧,雾霾天气频现。维系通畅的城市通风廊道,促进城市内外空气循环,对于建设生态宜居武汉就显得尤为必要。
运用该技术,还可以计算出在城市特定的地貌和环境下,一个城市的汽车最大保有量是多少。目前该技术在一些城市得以成功推广,为当地在机动车辆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精确数据支撑。
四
王黎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三十多项国际合作、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良好湖泊计划、省部级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或EI、ISTP检索,出版学术著作8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6项,先后荣获省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长期从事环保方面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现场调研和庞大的数据收集工作。王黎教授说,不深入现场调研,不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收集大量的数据,永远做不出好成果。在现场,是王黎开展科研工作的常态。
?锥?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王黎带领团队在区域内的41个村整整开展一年多的调查,当地有多少种物种、多少条河流、多少家企业、多少亩农田,每条河流的污染物指标……都收集到了详细的数据。“很多数据的收集还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长年不间断的观测,才有研究意义,过程很难。”
在石化做科研项目时,王黎教授带领团队和企业的工人24小时倒班,研究生基本上常年在生产线,本科生寒暑假到生产线,他和团队其他老师随叫随到。三年来,先后有5名硕士研究生在生产线上毕业。
在科研过程中,王黎还自制一些急需的仪器设备。“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是眼睛,监测与数据分析需要大量尖端仪器设备。可很多设备我们没有,只好自制,与很多单位合作逐步走上了尖端仪器设备开发之路。”在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良好湖泊计划项目时,王黎就找合作单位共同研发了超临界快速反应系统和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动力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