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学生
首页 / 学者学生 / 正文

js官网师生居家防疫不停研

发布者:贾孟杰 李玉飞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0-04-18 浏览次数: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先后发出《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方案》《延期开学期间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答二十条》等通知公告,要求“教师不停教、研究生不停学”。

居家隔离两个多月期间,广大教师不仅科学研究不停顿,而且人才培养不间断,通过分工、分类、分级、分时开展线上“云”指导,加强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方面的远程指导,让科研不断线、不断档、不下线、不掉线。

分工指导,让科研不断线

“张欢老师指导模拟仿真,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王蕾副教授指导论文框架与内容。”受疫情影响,机械自动化学院2019级研究生荆为民,原定于3月开展的智能筛分装备试验延迟。但在导师团队的分工指导下,他开始学习ANSYS仿真软件,开展振动筛仿真研究,让科研不断线。

这得益于荆为民所在的制造系统工程团队分工明确。团队中不止老师张欢和王蕾的指导业务范围“清单化”,其他老师也各取所长,分工到人。在英国卡迪夫大学的老师张泽琳负责指导失效检测相关视觉图像处理程序、MATLAB算法、英文论文写作与投稿;老师曹建华和刘翔负责指导MATLAB智能算法、试验方案设计;教授夏绪辉负责指导论文框架、解答重难点问题。

从选题、仿真计算,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荆为民享受“一对一”的指导,专业问题由相应老师负责解疑,及时纠偏。导师团队的一路“护航”,使荆为民的科研效率明显提速,已完成1篇论文的初稿。

疫情期间,荆为民所在的课题组老师各司其职,每个研究生拥有同样的科研“待遇”,成果也不断产出,已录用高水平论文3篇,返修高水平论文2篇。

分类指导,让科研不断档

“研一学生做好在线课程学习,研二学生完成学术论文和开题报告,研三学生把重心放在学位论文上,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理学院副教授龚谊承分类指导各年级研究生和团队里的青年教师。

2月初,龚谊承的丈夫因病住院。在医院陪护期间,她线上为课题组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制定科研任务。

“医院没有无线网络用,就用手机热点;电脑无法使用,就用纸笔和手机。”龚谊承分清主次,把握重点,把研三学生的毕业论文放在首位,指导学生加快完善论文。“不能耽误学生正常毕业。”龚谊承心里有数。

研三学生在科研上步入正轨后,科研进度按计划进行,龚谊承腾出时间指导研二学生的学术论文、专利申请和开题报告。在她的指导下,学生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顺利通过答辩,共同完成的论文也被期刊录用。

针对课题组中的青年教师,龚谊承利用专业特长,指导青年老师开展多目标评价和多目标优化在实际中的数学表达与模型构建,协助完成项目申报材料的撰写,为申报课题做好准备。

分级指导,让科研不下线

“从面到点,由大到小,逐级细分。”居家隔离期间,材料与冶金学院2019级博士生刘曼,领悟到导师徐光的论文写作要诀,撰写完成5篇论文、2项发明专利,其中投稿英文文章3篇、中文文章1篇。

由于无法进行新的实验,刘曼在家整理上学期还未处理的淬火-配分钢、渗硼、渗铬实验结果,开始撰写论文。她在论文写作遇到问题时,徐光总是第一时间反馈,线上精准“把脉”。“先看逻辑结构,后看语句表述,分级分层循序渐进。”慢慢地,刘曼在论文框架、观点表达上有了很大提升。

收到投稿论文的修改意见后,徐光线上指导学生修改论文,从结构、选词、标点符号等重点和细节反复打磨、分级细化。精心打磨的论文返回后,期刊审稿人在英文表达上评分为“good”,为论文录用按下“快进键”。刘曼和2018级博士姚耔杉的两篇论文很快被接收录用。

“徐老师传道有术、授业有方,我们收获很大。”刘曼介绍,从春节后至今,教授徐光团队已录用高水平论文6篇,其中3篇发表在行业排名前5的权威期刊。

分时指导,让科研不掉线

“每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指导研究生,下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周二和周四自己阅读文献,每天晚上修改论文和基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黄诗冰这样规划时间,保证教学科研不掉线。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提高指导学生和自身科研的效率,黄诗冰在家快速调整状态,逐渐找到了在学校工作时的状态,将生活作息调整到与在校期间同步。由于老家晚上的环境相对安静,黄诗冰还增加了夜间工作的时间。

“没有独立办公空间,只能用卧室梳妆台作为办公桌。”黄诗冰在老家条件有限。他坚持利用周二、周四和每天晚上时间,不断完善基金申请书。由于有了更多时间静下心来思考科学难题,他重新对2019年暑假期间推导的弹塑性冻融变形公式进行了改进,撰写完成1篇英文论文,准备进一步修改后投稿。

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到了,黄诗冰和研究生召开视频研讨会,讨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三月初,黄诗冰与研究生共同完成的论文被寒区工程领域的国际主流期刊录用。

“老师们尽心指导,学生们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生院院长吕勇赞赏地说,学校将进一步鼓励师生化危为机,围绕国家需要和地方发展做高水平研究,出高水平成果,展现武科大实力,发挥武科大作用。( 李玉飞)

人民日报海外网:

https://m.haiwainet.cn/middle/3542412/2020/0408/content_31762573_1.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