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筠悦:庆幸并非一无所获
见习记者 芦晏 通讯员 尹屹立
张筠悦,文法与经济学院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她多次获得挑战杯等各类赛事国家级、省级奖项,以及国家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是2021年校长奖章获得者。
她是同学们眼中的学习“领跑者”,也是老师口中全面发展的“模范员”。“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每一个准备并不是为了机会,当下似乎看不到回报的认真付出与投入,可能却为未来打开了一扇惊喜的大门。”正是有这样的态度和决心,她以三年平均绩点3.78、综合排名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保研至南京师范大学。
勤勉主动 永远渴求新知
“从进入大学起,我一直把学习放在首位,清晰地意识到大学学习的自主性。”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张筠悦将“今日事,今日毕”作为信条,当天遇到的疑惑、问题在当天便向老师同学们请教。
同一学院行管2016级的何颖便是她经常请教和拜访的对象。学习状态不佳时,她便会主动找到何颖,“何学姐教给我‘三个不’,不因闭卷而慌张,不因开卷而懈怠,不因弱项而放弃。”在自己主动寻求帮助和学姐的悉心指导下,她舒缓了学习和工作带来的压力,调整状态,更好地投入到大学生活中。
谈及专业课的记忆背诵,张筠悦的回答是“勤勉”二字。对于闭卷考的科目,她通常要背诵三遍以上,把知识点用录音记录下来,利用吃饭、洗衣服、上课通勤等零碎时间重复听、反复记;对于开卷考的科目,她则是熟读课本、做好详细记录,同时查阅课程相关文献扩展思路,还会查阅任课老师所发论文来挖掘深度,求知欲促使她学的广且深。
有时候,张筠悦也会对所学专业感到困惑,不知道专业知识在将来能如何发挥作用,这时她便主动与专业课老师交流。
沟通中,她每每问及老师,如何将每天学习的知识与未来就业进行一个良好的对接,以至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学知识不是立竿见影的”,张雅勤老师说,“还需要发挥作用前的积蓄。”石秀华老师说:“学习的最高层次便是‘无用之用’,学习技能是最低级的东西,素质是高层次的,比素质更高一层的是智慧。”这些都坚定了她学习的信心,使她不被外界浮躁而过分打扰,一直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多方探索 实现全面发展
刚步入大学校园时,张筠悦进入了学生会。一年里她学会了策划活动、撰写发言稿和一些办公软件的使用。这些工作上的“小事”也应用于她文书写作、秘书学、办公自动化等专业课的学习中,她不禁感叹:“在学生会的第一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
科研竞赛上,她从以队员身份参加到成为队长带队,大小比赛见证了她的成长。
“那个时候,为了一个项目,大家一起熬夜,一起做热血的头脑风暴。”互联网+等比赛的项目策划书中有一部分是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其中涉及了一些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知识,张筠悦便向学校其他专业的同学了解,让她们推荐可以阅读、自学的书籍,探索学习中填补比赛所需,以一个较好的结果呈现。
四年下来,她先后取得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等优异的比赛成绩。
志愿服务 收获人生感悟
2019年7月,张筠悦作为一名钢琴老师,随学院爱之星支教团赴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在这半个月里,她教孩子们认识钢琴、了解音乐。
由于教授的是五线谱和电子琴这类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孩子们时常感到茫然不解。张筠悦便课下花时间与孩子们散步、聊天,并在每日晚上做支教记录,调整自己的教授方法,让课堂语言更通俗、氛围更轻松。
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张筠悦每天都会布置一点小作业,孩子们上交的作业内容并不完美,却可以看到他们用心完成的痕迹。反复修改、删除的音符和印记都让张筠悦感动不已。每天五个半小时,坚持十五天,孩子们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也让张筠悦收获了快乐与感动。“在献出爱心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帮助他人的满足和幸福。”这是她真实的感受。
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历时一年半的21场培训后,张筠悦开启了自己的军运志愿之旅。她这样记录着自己的心情,“从未想过短短5天的志愿生活会让我永久难忘、热泪盈眶。”
作为游泳赛场的看台摄影位置助理,张筠悦十分庆幸能在场馆最高处看到比赛期间发生的一切。代表中国的军人参赛者,或是表情狰狞痛苦,或是流下眼泪,在张筠悦眼里,都是最美的样子。“每次看到国旗伴随国歌升起,我的眼眶总会在不经意间湿润,心中不仅是喜悦,更是对国家强大的自豪与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她由衷的表示。
同寝室好友颜梓豫说:“张筠悦对待每一件事都很细心,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分享生活。”谈及大学时光时,张筠悦感触颇深:“这四年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有开心也有悲伤,有成就也有遗憾,庆幸的是,我在这四年里并不是一无所获。”展望未来,她说:“仍要认真投入地、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学业以及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