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冶金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青年教师付绿平,本硕博在js官网就读,毕业后在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9年任教至今,入选2020年度“香江学者计划”,公派至香港访学。2022年,担任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
通讯员 邓思洋 摄影 周嘉豪
“我们材料人要勇于攻克‘卡脖子’问题,以科技报国强国。我们所做的材料研究对国家起战略性支撑作用,材料专业的发展在未来会更好,我也会更加努力。” 谈及专业前景,付绿平掷地有声。
付绿平先后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欧洲耐火材料研究中心古斯塔夫-爱立许奖章、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
坚韧不拔 铸就成果
“成果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工作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熬夜是常态。奖项的评选,更多体现的是这几年的学习工作的积累。”付绿平2008年考入js官网,至今已有15个年头。他本科、硕士、博士一直在js官网材冶学院就读,与耐火材料打交道。
在2017年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中,付绿平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准备参赛成果。参赛产品需要经过层层环节,通过不断调试获取科研数据总结报告。因此,在前期准备过程中,付绿平和比赛团队前往耐火原料厂获取产品原料,再到耐火制品厂投入制作,最后前往钢铁厂实施产业化,将产品应用在企业中,对所做产品进行评估。
“成果不是一次就能做好的,我们在各个工厂间往返跑了很多次。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做到最好。”问及“挑战杯”备赛的情况,付绿平表示,所做产品需要在比赛现场测试,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决赛前他也跑了很多次现场。
正是在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下,以博士生身份参赛的付绿平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国家级二等奖。据了解,付绿平在“挑战杯”赛中所做的关于轻量化耐火材料研究的相关成果,目前已在宝武集团、江苏晶鑫、武钢耐火等企业应用推广。
在武科大的这些年,付绿平凭借着崇实求精的求知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钢铁品质,在学术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心系家国 逐梦未来
“大家都知道材料很重要,是很多东西的基础。所以,我觉得‘材料专业是天坑’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付绿平在采访时说。
“我们所做的材料研究,乃至我们学科的发展,我认为,在未来会越来越符合国家的需求。”华为芯片事件后,付绿平越发坚定自己对材料专业的选择。他认为,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际敌对势力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随时会对我国企业进行制裁。“国家需要我们材料人去攻克技术难题,把目前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一个个解决掉。”
在这些年的学习和科研中,付绿平对耐火材料专业领域的兴趣只增未减。与外出访学经历一同增长的,还有他的爱国心。“在未来,我会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需要,开展针对性研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付绿平发明的轻量耐火材料孔结构调控及制备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推广到企业实施产业化,为我国高温工业的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此之外,在国际专业领域,付绿平力争上游。他在Corrosion Science等材料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70余篇论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获奖、拿项目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学校,更是为了国家。”他说,人的境界跳出自我,责任感与荣誉感也更强。
倾囊相授 培育学生
“我和我的学生年龄相近,平日比较亲近,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谈及如何与学生相处,付绿平侃侃而谈,“我对学生的说教没有那么多,我更喜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举例子,把我所走的弯路、遇到的挫折、从中吸取的经验告诉学生。”
付绿平担任无材1901班的班主任。前段时间,他走访了所带班级学生的宿舍,了解学生们的近况,帮助他们解决当下大四学年有关考研和就业的困惑。
班上的刘铭杨打算考本校的研究生,但是对考试大纲和模式并不熟悉,缺乏信心。付绿平了解情况后,为刘铭杨介绍了本校考研的相关内容以及往年成功上岸学生的经验,解答了疑惑,帮助他重拾信心,并鼓励他积极备考。
付绿平带的研究生李子岩在就业方面陷入了迷茫,无法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付绿平知道后,向李子岩讲述了自己大学期间的经历以及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我很幸运能成为付老师的学生,他身上那种温柔坚定、知足上进的品质激励我不断前进。”对于付绿平的帮助,李子岩很感激。
付绿平用知识和经验培育青年学子。他指导学生参与的多项课题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耐火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授权专利。其中,李子岩在2022年获濮耐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对待科研,他善于创新,勇于钻研;对待工作,他兢兢业业,不计得失。”材冶学院院长顾华志这样评价付绿平。一路走来,付绿平的努力被师生看在眼里。2022年,他任职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