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报刊对湖北工艺学堂的报道
作者 张继才
js33333线路登录的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2021年9月2日,是张之洞诞辰184周年纪念日。本网刊发js官网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继才教授撰写的《媒体眼中的湖北工艺学堂》。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洋务新政,创建了一批新式学校,推进了湖北教育近代化。这些新式学校数量众多,有2000多所,规模当为全国之冠。湖北新式学堂门类齐全,有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等。
在诸多新式学校中,最受媒体关注的非湖北工艺学堂莫属。湖北工艺学堂创建于1898年,尚未开办就受到媒体关注,创建时被媒体聚焦。截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国内媒体报道了50余次,其中专题报道就有44次之多。媒体有《申报》《时报》《新闻报》《集成报》《东方杂志》《北洋官报》等14种,以报纸为主,其中,《申报》是影响最大的报纸,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大报。《时报》《新闻报》的影响也很大,与《申报》并称为上海近代三大报。《集成报》是清末最有影响的文摘性报纸,选载当时媒体刊布的重要新闻。《东方杂志》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综合性杂志,《北洋官报》则是最有影响的官报。在各报刊中,报道量最多的是《申报》,有25次。
在湖北,湖北工艺学堂既不是最早创建的学校,也不是规模最大的学校,为何如此受重要媒体青睐?一所学校还没有正式创建就受到媒体关注,这在清末并不多见。
1898年初,严复主编的《国闻报》首先报道了湖北工艺学堂将要建立的消息。《国闻报》创刊于天津,时间是1897年10月26日,这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一份重要报纸。很快,新闻被1898年2月25日《集成报》选载。该报报道说:“近来风气大开,一切工艺均效法泰西,诚自强之策也。……湖广总督张香帅深知其然,拟于鄂省创设工艺学堂,以振商务而收匠材。”《申报》同样也关注到湖北工艺学堂。5月,学堂发布招生信息时,《申报》进行了报道:“泰西各国以商致富,然实与农工相辅而行。鄂中创设农务及工艺学堂以扩利源,洵为富强之先务。”
学堂开学时,《申报》以《创兴工艺》为题再次予以报道:“湖广总督张香涛制军以泰西致富之基首在工艺,中国现当振兴商务之际,此事尤须刻意研究,方足以浚利源而塞漏卮,然此项人才求之目前尚不可多得,爰于省城创设工艺学堂,拣选聪颖子弟六十人入堂肄业,并延良师勤加训迪,俾得蔚为有用之才。”《新闻报》更重视,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论说《拟鄂督创设工艺学堂序》。论说高度评价了张之洞办创办学校、发展工业的经历和贡献,简要介绍了湖北工艺学堂课程设置、师资和学生情况,重点则是阐述该校创办的意义、张之洞发展工业及工业教育的远见卓识。在评价张之洞办学成绩时说:“广择人材而教之以中西之学科,于是天下之子弟讲究新学者翕然而起,彬彬辈出其下焉。”在肯定张之洞发展工业的举措时评价相当高:“凡中国足振作利权之道,无不探究奏设。天下之士商皆沐其德而浴其泽焉。”对张之洞创办该校的缘由,论说揭示道:“顷者复慨中国工艺之不振,利权之日逸,奏设工艺学堂于湖北省城昙华林地方。”“中国之危机渐迫矣。香帅深有虑于此,创设学堂。”这就把创建工艺学堂置于挽救国家危亡的高度来认识,体现出媒体的远见卓识。论说甚至对学校寄托了热切的期望:“夫该学堂乃兴实利开实益之起点,而中国之富裕强自是更可步进一步也。呜呼,盛矣哉!”当然,论说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湖广总督张之洞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非凡的洞察力。
这几份重量级的报纸如此聚焦于湖北一所普通的学校的创建,并寄予很大的期望,似乎并不寻常。其深层次原因则是,湖北工艺学堂承载的是国人对于工业振兴、国家富强的期望。就在该校创建前后,《申报》就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几篇分量很大的长篇论说,阐述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如1898年10月4日的《重工论》,11月13日的《中国宜讲求工学论》,1899年1月5日的《论谋国之富先求制造》。论说分析了中国工艺现状和落后的原因,认为,中国工艺日衰,西人工艺日精,中国贫穷,西人富强,根源在于,中国社会轻视工艺,轻视工匠;论说阐述了改变现状的对策,即设立工艺学堂以振兴工业;论说阐述了工商三者的关系,强调工业的基础地位。这些观点极富见地,与张之洞也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强国富民之基础是工业,工业之基础是工学,工学之基础则是工学教育。
学校创建之后并没有发生多少引人关注的重大事件,但媒体关注度却始终如一,热度不减,有些事件还形成了新闻聚焦,包括学校招生、学校经费、校舍建设、实习工厂建设等,体现了媒体对学校的关心。学校特色也是媒体特别关注之处。张之洞十分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基本要求等方面反映出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张之洞还多次派遣师生赴日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如参加日本大阪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如赴上海考察自来水等,媒体都作了报道。对学校学生实践成果,媒体积极给予推介。1905年,《申报》《东方杂志》《南洋官报》《秦中官报》《晋报》不约而同地宣传湖北工艺学堂学生生产的新式机器:“本学堂遵奉宫保督宪奏准设立,系为振兴工业起见,饬于本堂机械科内制造通行利用各种新式机器,廉价批发,以厚民生。兹将第一次造成各种机器并制物用料、工价、利益以及利用缘起,分析开列于左。”这么多媒体聚焦式的宣传,体现的是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殷殷期望。
媒体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学校风潮。清末,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之中,风云激荡,动荡不安,青年学生难以安于现状,学界风潮迭起,有关新闻充斥报端。湖北是中国新式学校最多的省份,留学生规模也最大,加上四通八达,风气开放,思想活跃,自然也处于风潮漩涡之中。由湖北工艺学堂演变而来的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似乎就是一个新闻焦点。学校风潮主要有三次,发生于1909至1911年,这几次风潮从表象看是学生和教师、当局的冲突,实际上有深层次的根源即湖北学界革命思潮的激荡。如果分析学校的革命形势,就不难理解了。在辛亥革命中,湖北中等工业学堂表现相当出彩,它是在学校设立基层革命组织的极少数学校之一,有20多人参加革命组织共进会。第一次风潮中被开除的陈宏诰是日知会会员,革命资历很深,起义成功后参与了湖北军政府的建立,是谋略处成员,被誉为湖北革命党人的“八大金刚”之一。第三次风潮中被开除的陈磊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的亲兄,他是共进会的主要干部,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建立起义领导机构时,他任军事筹备员,显然是湖北革命党核心人物之一,著名的十八星旗就是他与同学赵师梅、赵学诗绘制的。他也参加了湖北军政府的建立,在阳夏战争中任总司令部金柜科长。教师中也有革命党人,如时象晋、李四光、范鸿泰,此前,他们就参加了革命组织,李四光在日本留学时就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来校任教,时象晋、范鸿泰参加了1903年的花园山聚会,花园山聚会被视为湖北最早的革命组织。学生激进的表现与他们的鼓动、支持是分不开的,陈磊与李四光是黄冈同乡,就受到过李四光革命思想的影响。正式因为如此,该校风潮激烈,也引发媒体关注。
清末媒体对湖北工艺学堂(包括更名后的湖北中等工业学堂)关注具有全程性、聚焦性、客观性特点。从时间上看,1898年至1911年,除1902年未见新闻外,其余13年均有报道。从发展历程看,学堂创办、多次修建房屋、多次选择新的办学地点、多次招考、几次更名甚至一度停办,这都见诸于报刊。这样的现象,从全国范围而言,并不多见,在湖北更是独占鳌头。
总而言之,清末报刊对湖北工艺学堂的高度关注,处处显示出对学校发展现状的关切,对命运前途的关心,彰显出工业教育在媒体中的分量。可以说,媒体对工业教育有着很大的期许,对国家富强有着深深的渴望。与其它专业类型相比,工科教育对人财物的要求都特别高,投入最大,例如,工科需要实习实验场地、设备和懂操作技能的师资,而中国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基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自然比较多,所以,学校办学一波三折、一路坎坷,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湖北工艺学堂可谓筚路蓝缕,艰辛备尝。可以说,学校艰难跋涉牵动着媒体的神经,媒体的报道是湖北工艺学堂办学艰辛历程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