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创之路6】传承叶挺独立团红色基因 文法团队用心“感动”评委

发布者:陈佳瑶 陈昌艳 编辑:陈孖川 发布时间:2022-05-02 浏览次数:

传承叶挺独立团红色基因 文法团队用心“感动”评委

 

通讯员陈佳瑶 见习记者陈昌艳

 

  “付出总有收获,努力与汗水永远不会被辜负。”在2021年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事中,js官网文法与经济学院法学2001班朱芳雨及其团队凭借作品《叶挺独立团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和“最具感染力奖”。

4天修改11版 比的是耐心和细心

  回想起参加这项比赛的初衷,朱芳雨表示:“因为寒假在家无事,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

  但由于错过班级群信息,直到2月14日,朱芳雨才了解到赛事情况并报名,而这时距离校级比赛作品的提交时间仅剩四天。

  “我是以个人形式参加的校级比赛。时间紧,压力大,我也没有比赛经验,只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朱芳雨介绍,那几天她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困了就喝咖啡撑着,几乎所有时间都全身心投入到备赛中,“好几天屁股都没离开过凳子。”

  朱芳雨的家乡在广东省肇庆市,所以一看到赛事信息里的“红色专项”,她就想到了位于肇庆的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于是就确定了作品主题。

  随后,朱芳雨实地考察走访,拍摄剪辑视频,写了一份5000-10000字的调研报告。“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我只能一边学习一边尝试着做出来,调研报告仅仅是在提交校赛作品前就修改了11次,后来准备省赛和国赛又修改了很多次,我已经记不清了。”

  朱芳雨表示,后期调研报告的框架基本已经定了,需要修改的就是句子的语序、词语的选择和错别字这些细节。“一遍又一遍地斟酌与修改,要求我必须时刻保持有耐心。”

老师的指导 是助力也是动力

  “比赛能够获奖离不开张荆红老师的细心指导和鼓励支持。没有张老师的指导,我们的作品也不会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朱芳雨说,“很多时候,是张老师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刚参赛时,张荆红就定下了拿个国奖的目标。整个备赛过程中,张荆红一直很耐心地指导朱芳雨,包括从哪里查数据、怎么做统计、怎么把图表做的更好看等等。对每一个细节也都严格要求,大到报告内容、小到图表颜色都提出了详细建议。

  让朱芳雨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凌晨三点她把修改过的报告发给张荆红,张荆红居然“秒回”,第二天起床之后,朱芳雨发现老师已经在凌晨把文件修改好后发给了她。

  “张老师真的让我很敬佩,每当我泄气的时候,一想到张老师陪着我一起熬夜,给我提供了这么多帮助,我就又充满了斗志。”

团队合作 收获的是高效率也是友谊

  为了能在省赛和国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张荆红为团队引入了新成员:行政管理专业1901班的张灵逸和2001班的葛梓妍。“后期视频修改的工作量很大,可我并不擅长这个,当时还挺发愁的。”朱芳雨说,“张老师带来了张灵逸和葛梓妍,她们的加入让我有了可以一起奋斗的伙伴。”

  比赛时间紧迫,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作品,团队明确了分工。朱芳雨主要负责制作视频脚本并搜集素材;葛梓妍擅长剪辑,同时对素材进行筛选;张灵逸负责给视频配音。“因为分工明确,我们配合得特别好,效率很高。”

  为给剪辑视频预留充足的时间,张灵逸需要在一天时间之内把旁白配好。而旁白的语速又需要适配视频的进度,就需要三人一次次的讨论和修改,一下课就立马找时间约在一起选素材、剪辑视频。

  作品提交当天,考虑到网络状况,朱芳雨本打算在截止时间准点提交。结果三人走在路上,接到张荆红老师的电话:“我觉得有些地方还需要修改一下。”二人随即拿出电脑,坐在操场草坪上就开始修改。

  “我们之前都不认识,是这个比赛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近了很多。现在我们还会一起吃饭。”朱芳雨笑着说,通过这个比赛,她不仅锻炼了自己,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被通知获得国奖的消息时,朱芳雨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惊喜,“因为我们团队确实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所以我觉得我们值得这样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比赛让我成长了很多,让我变得更加能吃苦,让我学会了很多新技能,现在的我还会用vlog来记录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