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课程思政】走进理学院李新副教授“大学物理”课堂

发布者:见习记者覃垚 苏慧君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

见习记者覃垚 苏慧君

    理学院李新副教授为js官网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物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获得者。

    大学物理课堂上,教师李新总是会带一些物品做课堂演示实验,通过新奇的实验现象讲解物理定律,让物理学更“接地气”,让课堂更“有热度”。

    “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动势,那恒定的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压信号呢?”同学们一开始纷纷表示不能,李新邀请了数名同学来到讲台演示,演示结果却恰巧和同学们预期的相反。“对内部存在电流的霍尔元件添加一个磁场后,将产生电信号,从而让报警器工作。”李新解释道,“通电的半导体在磁场中会产生一个电压,产生恒磁生电的效果!”对于出乎意料的结果,同学们感到十分惊奇,对其中蕴含的物理学原理充满兴趣。

    “很多物理学规律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这也是物理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的区别之处。”为此,李新致力于开展“物理课堂演示实验”,通过可视化的实验,让学生对物理学应用有更深层次地理解。李新认为:“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到演示中,既能加强师生互动,也更加能让同学们体会到实践出真知这一科学观和科学思想。”

    在李新看来,课堂思政的本质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此激发同学们学以报国,这是我们要达成的育人效果。”物理学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如何讲好我们中国物理学和中国物理学家的故事是李新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李新更新自己教学思维,按照“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主编的《大学物理学教程》教材中,结合各部分学习内容嵌入二维码,二维码链接的图片、文档、视频形式不限,收获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课堂中,李新向同学们讲述我国从古至今的物理学发展,从“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到最美奋斗者“天眼之父”南仁东,从中国古代的电磁学成就到薛其坤院士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通过介绍中国物理学和中国物理学家对世界物理学的突出贡献,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结合课程内容,她向同学们讲述我国在相关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并鼓励同学们关注我国“卡脖子”技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结合知识点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堂,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努力学习知识,担当起时代重任。”李新说道。

    李新曾指导香涛工科1901班刘洋赫及其团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和鼓励给我们整个团队弥足的力量和拼搏的信心以及敢于创新的勇气。参与竞赛也让我们对物理学更加了解,对物理学家更加敬佩,对未来我们这代人肩负的使命更加清晰。”刘洋赫说。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李新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用要求,凝练出具有学科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一直在路上,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学子,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会一直努力的方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