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魏小敏 通讯员 李雪
“你们看,里面有儿童牙刷,还有成人牙刷。”“那个是旅行式牙刷,这个是家庭式牙刷,还有酒店的一次性牙刷。”“牙刷头的样式也不一样呢!有菱形的、三角的、椭圆形的。”工业设计课堂上,艺术学院工业设计1201班的四个女生,正围着讲台上样式各异的50支牙刷,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时不时用手机扫描一下条形码。教室里其他学生同样以4人为一组,各自上演着“牙刷论”。
牙刷怎么这般任性,和学生们一起上课来了?李雪说:“上节课结束时,王采莲老师就提到,‘下节课我们将迎来著名的牙刷课程’嘛!”
为使学生从产品局部到整体有序分析、拓展思维,王采莲老师首先给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眼前的牙刷由刷毛、刷柄、刷头和刷颈构成。”王采莲老师手里拿着一支牙刷向学生比划着,“现在你们以‘产品、人、环境’为大纲再去分支细化。”
学生收到指令,迅速拿起牙刷仔细观察,偶尔用手机扫二维码,以获得牙刷的价格、材质及功能。每组成员从造型、材料、方式、人机、环保等方面切入,嘴里边分析,边在纸上画起思维导图。“这支牙刷的刷柄是由塑料与硅胶制成,可以防滑。”“刷头后面还有短的小刷,是用来刷舌苔的!”“这支可以折叠的牙刷,应该是旅行装。”
在大家讨论进入尾声时,王采莲老师让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进行讲解,“牙刷”思维导图经过十组填写变得丰富。“同学们虽然观察细致,但仍有地方忽略了。”王采莲老师看着共同的“劳动成果”说道,“例如,牙刷上纹样的协调与统一。有的点排列的很有律动,有的点经过重复后变得整体和谐了,有的则运用线条的柔美将材质之间的顺接变得更加自然。”王采莲老师手里指着刷柄上塑料与硅胶的顺接处,向学生展示。“观察产品要注意微观和宏观的结合。”学生纷纷顿悟。
“做产品首先要了解它,不只是看它的功能、结构等这些实质性的东西,还要模拟着如何使用它,进入产品中去研究。”王采莲提出“设计心目中的牙刷”的要求,让学生从现有产品中跳出来,运用创新思维,设计自己的牙刷。
“设计就是将零碎的东西整合起来。”李雪所在的4人组以王采莲老师说的话为导向,把之前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设计出一款“便携式牙刷”。“老师教的方法让我们不再局限思维,而是能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李雪小组,跳出传统“便携式牙刷”,从牙刷自身结构出发,设计出伸缩牙刷。赵峰小组则以“环保”为主题,改良酒店一次性牙刷。“老师把新的观点带入课堂,对我们的设计思维有很大启发。”
“小小的牙刷,竟有如此大的设计学问。”王明山看着共度了一节课的“教材”感叹道。这种直接将实物带入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眼前一亮,“如果只看图片或者教材,是没有真实感觉的。唯有靠触觉以及全方位视角,才能真正让我们体会到设计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