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梅海兵)6月2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泽华教授做客第三十二期时事讲堂,在崇实会堂为300余名师生带来题为《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的精彩报告。本期时事讲堂由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
陈泽华说,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最早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开辟了人类正义力量抗击法西斯邪恶势力的战场,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1931年到1937年上半年,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国际上,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采取短视的“中立”或“不干涉”的政策。这客观上姑息纵容了德日意法西斯,致使法西斯集团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中国人民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用自己的血肉抗击日本法西斯征服中国、征服亚洲、控制世界的图谋。这固然是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而战,但同时更是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战,中国人民最早负担起反抗法西斯的重任。
陈泽华说,中国抗日战争规模宏大,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中国胜利结束,历时14年。特别是卢沟桥事变,日本向中国发起全面进攻,把战火扩大到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中日战争在长达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和130余万平方公里的敌后地区进行。中国与日本交战的兵力最高时达1000余万,其中,中国军队近500万,民兵200万,日军近200万,伪军100多万。在旷日持久的战争期间,中国军队进行会战20多次,重要战役200余次。战争结束期间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投降伪军146万人。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使日本损失124万多人、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歼、俘敌67万余人。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是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合作的结果。
陈泽华说,中国的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困住日本法西斯,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瓜分全球、称霸世界、实施暴政的侵略图谋。德、意、日法西斯“三国军事同盟条约”提出了控制世界、瓜分势力范围的全球战略。但是,法西斯集团军事图谋的实现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在欧洲它必须打败苏联,在亚洲它必须打败中国。苏联和中国分别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欧洲、亚洲的中流砥柱。苏联的抵抗和反击像一把大铁钳掐住了德国的咽喉,使其无力顾及其他战场;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使日本法西斯的太平洋战线先天不足。假如中国不能困住日本,日寇北进攻打苏联,或全力南进攻打英美;苏联不能抵住德国,德国回头进攻英美,战争结局将不堪设想。这一点,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有清醒客观的认识。
陈泽华说,中国人民14年的持久作战沉重打击并拖垮了日本法西斯,是其最后灭亡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持久抗战拖垮了日本经济。任何战争都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进行的,能否保证前线的需求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日本法西斯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打算是速战速决,然后巩固和掠夺占领地区,将其建成进行战争的战略基地,充实国力,再进行新的战争。但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乱了日本的企图,其国力不但未能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得到充实,反而给其国民经济造成困难。1937年,日本直接军费占国民收入的17.6%,到1941年直接军费已占国民收入的34.9%。高额军费严重影响国民生活与生产。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政治方面的打击也是严重的,中国军民把日本法西斯拖进持久战,使它迟迟不能结束战争,这又造成日本政界矛盾重重,各方互相指责。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内阁换了15届,但哪一届政府也找不出扭转中国局面的办法。中国的持久抗战使日本法西斯陷入军事面临失败、经济疲软衰退、政局动荡不安的困境。随着中国战局的变化,这几个方面形成恶性循环,使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