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校友 李易诚
沁湖是武科大黄家湖校区的内湖。沁湖的春水,是灵动活泼的;沁湖的夏荷,是芳香惬意的;沁湖的秋桐,是从容洒脱的;沁湖的冬雪,是朴素真诚的。我有幸在武科大黄家湖校区耕读两载春秋,心中更是住下了这片湖。
四年前,与沁湖初次相识,对她的印象很好。刚刚到校,热情的大班学长担当志愿者,先是一路帮忙拎着行李送我到寝室安置,接着又领着我办理各类入学手续,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又得他多次帮助,因此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跟其他学长学姐有了接触,越发觉得学长学姐都是很热心肠的。
当时寝室是在北六舍六楼,阳台刚好面向图书馆,沁湖四季的景色那真是尽收眼底,更别提能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的益处了。晚上八九点,对面的图书馆灯火通明,培养了“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谦逊和“活到老学到老”的勤勉。熄灯以后,在阳台上仰望星空,繁星闪耀,更滋养了“手可摘星辰”的豪迈呢!
在寝室,与室友的相处也是相当愉快的。学习上,我们相互追赶,共同进步。记得有一次高数考试,我们寝室4个成绩非常好,班主任助理为此还特地奖给我们寝室50块大洋呢!这笔钱最后用在了整理“室容室貌”上,后来能获得“优秀寝室”称号与这50块大洋密不可分。原来一切皆有因果,越努力就越幸运!
一个学期结束,沁湖慢慢的住进了我的心里。住在沁湖边,我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中收获良多,更是在课外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在大学,没有主动参加一个社团组织是遗憾的!”不知道当初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反正我是记在心上了。入校不久,我加入了笛箫协会、学院新闻部,想着增加一点文学艺术气息。前一个最后不了了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训练在每天晚自习之后,到了青春驿站,刺耳的噪音不绝于耳,自己吹的什么都难以分辨,心累;其二,对于初学者,吹笛子还是一项考验肺活量和脑供血的活,体累;其三是自己缺乏坚持的毅力,这是重点。此事也成为我大学生涯的一个遗憾。
幸运的是,在学院新闻部,我坚持到了最后。在新闻部,我写稿子不多,两只手可以数得过来,但是有什么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从未放弃。后来,部长推荐我们这一届的干事参加校报记者团,我很高兴得到了部长青睐,顺利拿到门票。进入校报,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校园里寻找新闻,我好像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至于最后获得湖北新闻奖,那是后话了。
两年以后,我离开了黄家湖校区,搬到了青山校区,慢慢的感受到了两个校区的差异。就像她们的名字一样,黄家湖校区具有水的灵性,空灵明镜,活泼欢快,从不停止流动,烂漫和想象也更多;而青山校区具有山的秉性,沉稳踏实,从容厚重,学习氛围更浓厚。大学里的一位老师曾对我说,“做人如水,做事像山”,竟暗合了两个校区不同的属性,默默践行之。漫漫人生路,如果心中能常住一片湖,常青一座山,也不枉大学四年了。
印象中,每年的毕业季,沁湖周边的合欢花总是开得异常灿烂。那些粉红色的花儿哟,一团团的,毛绒绒的,可爱极了,像极了玉米穗儿,掉入水中又成了鱼儿争相抢夺的美食。还有湖中的小岛,离开你时你是一座荒岛,野鸭嬉戏,枫叶烂漫;回来时你是我心中的圣堂,谢师亭立,仁孝当先。
今年6月份,轮到我毕业了。我成为了华中大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在电脑前,我敲下这些文字,纪念在沁湖度过的两年最美好的时光。现在,沁湖已经住在了我心头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