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特稿】信息学院:打造人才高地 推进人才强院

发布者:新闻中心 编辑: 发布时间:2021-04-15 浏览次数:

见习记者 郑琳瑛

    学校首个国家“杰青”、全国首批黄大年教师团队、全校首个新工科教学研究项目、六个本科专业一半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产教融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十三五”期间,信息学院实现多个学校首个和学院零的突破。

    走进信息学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歌德名言,“思想活跃而又怀着务实的目的去进行最现实的任务,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刘运显说:“把事情做好了,才好向学校提条件。”

学术氛围浓郁,各团队屡创佳绩

    青山校区钢铁楼15层,敞亮的房间里隔成一个个小空间,静悄悄地,只听到键盘敲击的声音。在这里,信息学院柴利团队专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务实、努力是团队的标签。不少老师夸赞:“柴利老师带头,人人坐得住冷板凳!”

    该团队有个专门的微信群,群名“AIIF研究院”,人数97名。每隔一两天,群里就会发布学术讲座信息。“原本是几个团队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开设的小讲座,后来越做越大,感兴趣的老师会来,对课题感兴趣的学生也来旁听。”团队副教授杨君自豪地介绍。

    “搞人工智能研究,要有国际视野。”自2019年以来,该团队按照国际研讨年会的标准流程召开“研究生年会”。挑选十余名优秀的研究生,用PPT展示研究成果,邀请校内外的教授当裁判打分,还现场提问“挑刺”,大家沉浸在学术世界里。柴利自掏腰包给学生发放奖品,借助自己的学术圈人脉给团队牵线搭桥,教授们不摆架子、倾囊相授,整个团队迸发着充盈的活力。

    浓郁的学术氛围、开放的交流研讨、国际化的培养合作……汽车学院的王博老师、搞智能车研究的章政老师都爱往这边跑。

    院长书记“挖”到人才积极给团队引荐,团队成员的年终考核由团队内部评定,“国贴”项目资助和优渥的科研补给……学院尽最大力量给该团队支持。没有后顾之忧,整个团队一心一意挑战科学高峰。

    2017年,柴利获得js官网首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8年,柴利团队获批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0年,该团队的宋笑影成为js官网首个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EEE T PAMI》发表论文的青年教师;“十三五”信息学院诞生了11个“楚天学子”,该团队就占8个;团队成员基本人手一个基金项目……这处“人才特区”孕育了多个js官网“首项”,每年都做出了不一样的成绩。

    柴利团队突飞猛进,其他团队也全面开花。五年来,信息学院出了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伍世虔、湖北省十大优秀博士后闵华松、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李维刚、全校唯一的杰出指导教师奖获得者程磊。

引才育才聚才,让人才扎根在这里

    令人艳羡的成绩背后,是全院上下一心,把牢了“人才是学院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一年引进近10个高层次人才,但是我们面谈的数量远不止这些。”院长刘振兴说。信息学院引进人才有三个口,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和本校培养。

    无论是高校邀请参会,还是校企联合会,院长亲自出面‘挖人’。“有好的一定要引荐给我们!”成了刘振兴院长参会和老朋友寒暄的口头禅。

    李维刚、何杰是学院2016年和2020年分别从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来的,万达是从武大引进的博士生。刘振兴说:“人才引进不能马虎,把好关后才能往学院引。从企业引进,要摸清楚技术功底和学术态度;从高校引进,要从师门那里全面考察。”

    李维刚拿下了300万的企业项目,位列2020年全校横向项目到账资金数额第2;万达获“楚天学子”,闵华松带领的机器人团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陈志环成为学院首个“香江学者”。

    学校名号不如武大和华科响亮,能给到人才的待遇也有限,刘运显直言,引进人才花了学院很大气力,引进来如何留得住也是不小的考验。“一年来,大大小小的网上招聘会办了有一百多场,我们能保证给的是爱才待才的态度和诚心。”

    几年来,哪个团队缺人才,院长就“内荐外引”,本校研究生指标侧重该团队;有了人才还要相信导师眼光,人才供团队挑选,给团队相对自主权。给落户到信息学院的老师们办集体生日,也成了全校独此一家的福利。

    有温情,有活力,有发展前景。几年来,信息学院几乎没有人才外流现象,做到了让人才扎根在这里、成长在这里。 

一半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018年,信息学院通过了教育部审核式专业评估。短短三年,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学院本科共六个专业,一半入围,成为学校入选比例最高的学院。

    2019年起,系主任柴琳带领系里老师着手电气工程专业的一流建设点填报。前任院长王斌教授亲自指导,两任院长奔走邀请专家为电气专业的填报把关。系里团结一心,在办公室喝茶聊天的功夫,都在商讨怎么通过申报。

    2021年3月,js官网10个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赫然上榜,系里上下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刘振兴开怀:“不辜负大家一年下的功夫,让电气专业再上一个档次,我们做到了。”

    2021年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js官网5个专业进入B档,信息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位列其中。全校获批8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吴怀宇教授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排在首位。

    “学科建设必须抓,各层次的人才培养都是重点。”2019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吴宏鑫担任院长,他要求系部展开多层次的青年教师动员会,鼓动老师根据不同主题分享教学和科研经验。三年来,座谈会规模越开越大,分享交流成为常态化。

建成学校首个新工科产教融平台

    “要敢想、敢干。校企联合这块得深挖。”吴宏鑫院士给院里下了硬指标,鼓励团队联合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和特色成果,敢拿“大项目”。

    “院士初定的目标是拿千万项目,说实话,听到这个目标我吃了一惊。”刘运显说,“不含设备资金、能过千万的项目,全校也难出几个。”

    “人工智能跨学科交叉融合性强,从js官网几个有校企联合背景的老牌专业入手,深挖深潜智慧冶金、智慧矿山、智慧医疗,都是不错的切入点。”副院长吴谨提出了关于建立多工科联合校外企业平台的想法。 

    “校企联合平台”这一开创性想法顺利通过了各级批准,js官网成为教育部首批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之一。占地八百平方米,投资一千多万搭建的新工科校企联合平台应运而生。刘运显说:“吴院士和吴谨老师望得远、瞄得准。”

    自动化系程磊教授负责产教融平台的建设,“既有‘智能制造工厂数据中心’这类的企业生产系统,也有‘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这类的教学实训平台。产教融项目、竞赛、创业三位一体,校企合作实现共享共赢。”

    2021年4月,西安robomaster中国赛传来捷报。信息学院崇实战队和中科院、西交大、哈工大等战队位列八强,荣获国家二等奖。在产教融基地备赛长达半年,完备的虚拟仿真系统、智能制造电子装配实训、机器人创新实训平台给了战队学习和实践莫大的支持。颁奖照片里,团队几人笑得很甜。

    2020年6月,李维刚团队和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热轧厂合作的“热轧高强带钢超薄规格高表面质量产品智能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三五’学校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我院的科研经费年年涨,2020年较2019年涨了50%。”科研副院长刘斌高兴地说。各类指标稳推进,开创性项目入正轨,信息学院的院长书记和老师们都笑意盈盈。

    乘着人工智能的帆,信息学院敏锐捕捉发展创新点,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迈进。展望“十四五”,信息学院提出“本科专业向整体一流目标推进,强势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第六轮水平评估进入B+,师资和高水平人才数量翻一番”等新规划。

    中国教育在线:https://hubei.eol.cn/hubgd/202104/t20210416_2097669.shtml


《回眸“十三五” 奋进“十四五”系列报道

    1.资环学院:把学院当家 把工作当事业

    http://news.wust.edu.cn/2021/0316/c58a231878/page.htm


    2.信息学院:打造人才高地 推进人才强院

    /2021/0415/c39a235717/page.ht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