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张涛)在国家各部委倡导“双创”教育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双创”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js官网资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近日,在第30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第12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上,资环学院韩军教授代表js官网汇报了安全工程专业在科教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
安全工程系相关编委将各类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与工程案例,编入教材。
在《气溶胶科学技术基础》《除尘理论与技术》《矿山安全技术》等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不少科研成果案例。尤其是在专业课教案中,更是加入了不少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的项目案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听课兴趣。
例如在《职业危害与控制》课程第4章教学中,使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基于页岩钒行业全过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为工程案例,编写了教材《除尘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安全工程的相关专业课。在《矿山安全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大型铁矿山崩落法开采致灾演化规律与防治技术》《复杂高应力矿山安全开采关键技术及应用》《金属矿山玻璃钢锚杆卸压支护技术与安全控制研究》《崩落法矿山矿坑涌水与大气降水的联系及安全对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相关成果,把教学内容推向学科前沿,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强化了同学们的科研思想,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科研平台服务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层面,相关专业老师结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自主设计和建立了4个教学与实验平台。
基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所形成的14项授权专利,建立了“工业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实验平台”、“湿式除尘实验教学平台”、“细颗粒污染物采样与控制实验平台”和“火灾防排烟实验教学模型与平台”,应用于安全工程与环境工程本科生实验教学。平台服务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安全检测技术》、《工业通风》、《建筑火灾安全工程》等相关课程。
据统计,自平台建立以来,相关专业新增实验总计22个,累计完成实验达3200人次。
科研项目引领创新创业
学院充分遵循“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以专业化引导、项目化牵引、团队化建设和制度化保障为路径的第二课堂协同平台,实现课外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互融互通。
专业化引导。近年来,学院连续举办由院士、专家主讲的“启智讲堂”共计86场,参与学生达三千余人次。连续5年举办“十校十讲”、“一院一享”、“科创咖啡”等论坛活动,加强交流,提升专业热情。同时依托专业优势,建立具有专业背景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协会、安全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三节三赛”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项目化牵引。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抓好“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等四个环节,实现项目有层次、有重点,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近3年,立项省级、校级科技创新项目共计116项。
团队化建设。探索构建“指导教师—硕(博)士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四级联动梯队式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团队。学生近年来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37项,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受理授权专利共计389篇(项)。
制度化保障。通过制定创新学分、第二课堂学分、奖学金评定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实施细则和奖励办法,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实践锻炼,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导向构建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科教融合理念的指引下,资环学院充分发挥其矿冶学科特色科研优势,构建了将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科教融合”育人体系,有效实现了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高水平人才的目标。